<track id="jlap1"></track>
<object id="jlap1"></object>
  • <wbr id="jlap1"></wbr>
    <u id="jlap1"></u>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1. <wbr id="jlap1"></wbr>
      <wbr id="jlap1"></wbr>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當前位置:主頁  >> 常識資料  >> 法律常識   
      法律常識

      政法干警《專業綜合》刑法學: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http://www.ssrtes.com       2012-07-05 16:35      來源:學寶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字體: 】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是指故意犯罪在犯罪過程的不同階段由于各種原因而停止下來所呈現的不同狀態。一般說來,一個完整的犯罪過程,要經由一個從犯意形成、犯罪預備、著手實行到完成犯罪的發展過程。例如,故意殺人罪,一般會先有殺人的念頭,再準備殺人兇器,然后實行殺人行為,直至把被害人殺死。但是,并非每一個犯罪都能完成以上犯罪過程。司法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犯罪分子為了犯罪準備了工具或者制造了條件,卻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有的犯罪分子著手實行犯罪以后,卻由于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使犯罪得逞;有的犯罪分子在犯罪過程中,出于各種原因而自動停止犯罪或者主動采取措施有效避免犯罪結果發生。這些不同的情況就使犯罪在不同的階段停頓下來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這就是犯罪既遂、預備、未遂和中止形態。


        就犯罪的停止形態的特征來看,犯罪的停止形態可以分為犯罪的完成形態和犯罪的未完成形態。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態,它表明某一犯罪行為已經完全符合特定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態,它表明某一犯罪行為尚未完全具備特定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但又構成了犯罪,相比之下,犯意的形成雖然是推動行為人實施犯罪的內心起因,但犯意僅僅屬于思想范疇,僅有犯意而未將犯意付諸實施尚不可能對社會造成任何危害,因而犯意的形成不屬于犯罪的過程。


        犯罪的既遂、預備、未遂和中止并不存在于所有犯罪過程中,一般認為,過失犯罪行為人主觀上不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客觀上只有出現了法定的危害結果才能構成犯罪,因而過失犯罪沒有犯罪既遂、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停止形態。對于過失犯罪來說,只有成立與否的問題,而沒有既遂與未遂的區分問題。犯罪的既遂、預備、未遂和中止甚至也不存在于間接故意犯罪之中,而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過程中,間接故意犯罪過程中,行為人既然只是對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持放任的態度,就不可能積極地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間接故意犯罪只有發生了危害結果,才能構成犯罪。如果危害結果沒有發生,就不構成犯罪,因此,間接故意犯罪也就無所謂預備、未遂和中止。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表明故意犯罪行為對于特定犯罪構成的程度,反映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和行為人主觀惡性的大小,從而決定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程度。因此,準確地認定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有助于我們適當地確定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從而在準確定罪的基礎上適當用刑罰,有效地同各種不同形態的犯罪行為作斗爭。



      教材
      視頻培訓
      在線題庫
      我要咨詢
      返回頂部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中文字幕_日韩无码视频免费观看_亚洲高清无码免费在线_国产精品日韩专区在线播放
      <track id="jlap1"></track>
      <object id="jlap1"></object>
    1. <wbr id="jlap1"></wbr>
      <u id="jlap1"></u>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1. <wbr id="jlap1"></wbr>
        <wbr id="jlap1"></wbr>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