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別讓“慢就業”變成“懶就業”
面試是公務員考試的必要環節之一,在面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同樣重要,下面是公考通網校(公務員考試視頻課程播放平臺)老師提供的公務員面試熱點并附有熱點解讀,供考生參考。
熱點背景
轉眼又到了畢業季,據教育部預計,2018高校畢業生人數或創新高,將會超過820萬大學生畢業。在又一個“史上最難就業季”的當下,“慢就業”又成了一個熱門話題。所謂“慢就業”,就是畢業之后不著急工作或深造,選擇游學、創業考察、在家陪父母等,休整一段時間再做打算。“慢就業”現象的出現,說明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停一停、想清楚一些,本無可厚非。但需要警惕的是,大學畢業生別把慢就業當成懶就業的借口。
命題預測
所謂“慢就業”,就是畢業之后不著急工作或深造,選擇游學、創業考察、在家陪父母等,休整一段時間再做打算。但現在部分大學生以“慢就業”為借口,逃避工作,沉迷于網絡游戲或旅游享樂,成為名副其實的啃老一族。對此現象,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在當前的就業大潮中,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給自己幾個月到一年不等的時間,選擇游學、做義工、旅行、實習,他們現在的“慢”是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做準備。然而,卻有一些人在“慢就業”過程中養成惰性,沉迷吃喝享樂,成為懶就業,甚至啃老族,這就背離了“慢就業”的初衷,成為值得警惕的社會問題。
“慢就業”本來能夠使畢業生沉淀下來,明確規劃未來的職業,但事實上一些畢業生總覺得工作和自己愿望有差距,不想去干;而符合愿望的,又夠不著。于是,什么也不想干,用玩樂去麻痹自己、逃避就業,就成了一種“病態”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大學生錯誤的就業、擇業觀作祟。大學生往往缺乏明確的自身定位,對自身缺乏實踐經驗、動手能力較差等共性問題不能夠坦然面對,不愿意從基層做起,不愿意動手實踐,而過于理想化地想去追求“更高質量”地就業,甚至部分畢業生還存在少勞多獲的錯誤想法,追求“活少錢多離家近”的“理想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對已畢業學生的就業服務體系并不健全,也加劇了這一現象的發生。目前,就業服務多集中在對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畢業之后的指導基本處于真空狀態,政府引導的缺失也助長了類似的“懶就業”。
因此,“慢就業”仍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發力,著力引導。首先,各地教育部門應當根據當地的就業情況,與各地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合作,為已畢業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幫扶,如實習崗位推介、召開就業培訓講座、跟蹤回訪長期未就業的畢業生等,為畢業生提供更加精準的就業服務。其次,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增加就業指導服務專職教師、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服務。最后,大學生自身也應當端正態度,積極面對就業壓力,正確看待“慢就業”,腳踏實地,將自身興趣能力與職業相結合,找準職業發展的方向,發揮年輕人敢想敢拼的特質,勇于奮進,不斷進取,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對社會和國家發展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