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jlap1"></track>
<object id="jlap1"></object>
  • <wbr id="jlap1"></wbr>
    <u id="jlap1"></u>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1. <wbr id="jlap1"></wbr>
      <wbr id="jlap1"></wbr>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當前位置:主頁  >> 申論資料  >> 其他   
      其他

      2018年半月談第10期_半月談2018第10期文章匯總

      http://www.ssrtes.com       2019-01-02 16:57      來源:半月談網
      【字體: 】              

        點此下載半月談2018年第10期精選文章匯總(打印版)


        《半月談》是黨政機關公務員必備的閱讀學習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務員申論備考非常好的資料。


        下面是網頁閱讀版:

       

        半月評論


        1  振興鄉村,須重識鄉村


        鄉村振興戰略吹響了新時代農村發展的號角,涵蓋了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方方面面,我們擁有了推動鄉村全面、均衡、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工具和戰略總抓手。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曾幾何時,一些地方抓“三農”工作,往往側重于抓農業工作,甚至窄化為抓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的新實踐,不能因循以往發展模式,局限于單一視角、單線思維,而必須拓展認識視域,升級發展思維。重新認識鄉村、重新發現鄉村、重新評估鄉村,在鄉村振興步伐初起聲中,正當其時。


        鄉村振興,須重新認識鄉村的過去,對其本來面目和歷史脈絡有清晰的認識。


        中國數千年文明史根在鄉村。傳統的中國鄉村,并不是城市的附屬品,并不以向城鎮提供農產品、輸出勞動力為主要特征,反而承載了中華文明農耕經濟的主線、鄉土文脈的精髓。鄉土中國的成就,不僅在于農業經濟高度成熟,也在于鄉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價值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展現了一幅人類農耕文明史上其他地區難以比擬的宏闊圖景——


        中國傳統鄉村,培育了光輝燦爛、獨具價值的農耕文明,它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勞,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桃李羅堂前,榆柳蔭后檐”的閑適;這里孕育了講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體系,它尊山、愛水、有鄉愁;這里還出現了獨具中國智慧和特色的治理結構,一代又一代的士大夫、鄉賢不斷傳承,強調以文化人,教化群眾,淳化民風……


        作為我們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鄉土中國功能多元、文化多樣、恬淡卻多彩,鄉村振興就要善于從傳統鄉村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吸取優質養分。它時刻提醒我們,中國鄉村的根不該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這也增加了一份實現鄉村產業、文化、生態、社會全面振興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鄉村振興,更要求我們立足現階段鄉村發展的特征和任務來重新認識鄉村。


        新中國成立以來,鄉村更多圍繞工業化、城市化而展開,功能、價值相對單一,傳統鄉土的多元性遭到削弱,鄉村成為我國工業的原料基地、產品市場,為我國推進工業現代化,提供戰略支撐和發展空間;近20年來,鄉村是我國城市的糧食安全保障地,是居民食品安全供應所。


        當前,鄉村正在蓄積力量,儲備新的潛能,新功能亟待新開掘。一段時期以來,我國逐步“以工業反哺農業”,以統籌城鄉的系統思維,重新賦予鄉村新的定位,重新增添鄉村新的動力。鄉村將以更大的動能在更大的發展藍圖中凸顯其獨特價值。


        就鄉村自身發展言之,依靠改革開放40年的沉淀,無論經濟發展,還是社會治理,鄉村都迎來前所未有的轉型發展契機:工業化、城鎮化步入“下半程”,積累了巨量的資金、技術、人才資源和豐富的發展經驗,城鄉融合正當其時,市場要素逆城鎮化態勢已初顯端倪;全國消費升級“正在進行中”,人們已從“吃得飽”“吃得好”向“吃得綠色”“吃得健康”轉變,對綠色、優質中高端農產品的需求被激活,田園鄉村休閑體驗、生態價值被重視;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正在“破冰”,新農人、新鄉賢群體不斷壯大,村民議事會、監事會等在村民民主協商中作用明顯……可以說,鄉村正在擺脫單一價值的定位,開始擁抱多元功能:它正成為城市生態的護衛區、康養娛游的好去處、現代治理的參照系、田園鄉愁的寄托地。


        中國的鄉村振興道路,沒有現成經驗可循、沒有過往樣本可抄,是一項開創性的戰略工程。觀照當下鄉村現實情況,我們不得不承認,由于城鄉二元結構、低效粗放增長模式等因素長期存在,我國部分地區不同程度出現鄉村人口流失、環境污染、治理失序、文化割斷等問題,一些地方土地撂荒加劇、鄉村凋敝加重,這已嚴重影響鄉村持續、健康發展。


        面對這些問題,振興鄉村,就須重識鄉村。在新的發展階段,新的歷史時期,鄉村振興絕不是單方面地接受工業的反哺、城市的帶動;鄉村本身有它獨特且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價值,發掘這些價值,展現這些價值,豐富這些價值,鄉村完全可以在現代經濟體系和現代生活圖景中占據重要位置。這應當成為鄉村振興的基點和著力點。


        無論回顧歷史,還是思考當下,我們都能得出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鄉村振興前景可期。我們要讓鄉村的好水能“洗胃”、好空氣能“洗肺”、好生態能“洗心”,致力于鄉村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最終讓鄉村真正變成新時代中國要素集聚的洼地、綠色發展的高地、心靈回歸的凈土。


        半月話題


        2  憲法修改與群眾生活有何關系?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內容一般涉及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看起來與普通百姓似乎關系不大,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憲法不僅是國家的事情,也關系到群眾生活,因為憲法不僅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還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統一。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共有21條修正案,內容非常豐富,許多修改都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


        與群眾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是,憲法修正案將新發展理念寫入憲法序言,調整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內容,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三個文明的基礎上,增加了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相應地,奮斗目標也在原來“富強民主文明”基礎上增加了“和諧美麗”。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的需求日益豐富多元,不僅對醫療、就業、教育、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有了“水漲船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認識到生態破壞、環境惡化帶來的嚴重危害后,對綠色發展的期待日益凸顯。在新時代,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的需要與生態文明建設不相適應的矛盾,已經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方面。基于此,將包含綠色發展內容的新發展理念寫入憲法,并在憲法第八十九條國務院職權第六項“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后增加“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以促使政府進一步落實新發展理念,更好地推進“藍天工程”等重大民心工程,無不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有利于從制度上護航高質量發展,讓群眾更好地享受到高品質生活。


        憲法修正案備受矚目的一大焦點是確立了監察委員會的憲法地位。修正案中確定了監察委員會作為反腐敗工作機構的性質和監督執法機關的職能定位,并在憲法第三章“國家機構”中增加“監察委員會”作為第七節,就國家監察委員會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的相關問題作出規定。這也是憲法修正案充分吸納民情民意,順應民心期盼的重要篇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監察體制入憲以及監察法的出臺,將促進國家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遏制官員違法行為及種種不作為、亂作為現象,換來群眾滿意度和黨委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從而更好地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又如,憲法修正案在憲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中增加了“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憲法,對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都具有重要意義。


        再如,第二十七條增加一款:“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憲法宣誓制度,表面上看是針對國家工作人員的,但其實質是著眼于人民群眾的。通過對國家工作人員的憲法宣誓,將“履行法定職責”“忠于人民”“接受人民監督”等宣誓詞凝聚于莊嚴儀式中,可以促使國家工作人員盡職盡責,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同時憲法宣誓的昭示功效,讓廣大民眾接受憲法教育,培育民眾尊重憲法的意識,營造憲法至上的社會氛圍。


        值得注意的是,廣大群眾既是法治的受益者,也應該是法治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憲法與人民群眾的密切關系,還體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應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作堅決的斗爭,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通過各種法定渠道舉報、投訴,切實承擔起監督憲法法律實施、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的責任??梢哉f,我們越是自覺踐行法治,法治給我們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就會越強。半月專題


        3  多少好政策淪為畫餅——“僵尸”政策現場調查


        核心提示:近年來,國家層面已陸續出臺多項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企業成本的好政策,部分政策盡管已出臺多年,卻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一直處于“休眠”狀態


        明明是好政策,出臺多年卻未能落地執行,企業無法享受政策紅利且投訴無門……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近年來,國家層面已陸續出臺多項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企業成本的好政策,部分政策盡管已出臺多年,卻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一直處于“休眠”狀態,淪為“僵尸政策”。


        政策出臺15年沒落地,現場問詢遭“踢皮球”


        重慶某大型商貿有限公司每年從歐洲國家進口服裝、箱包等商品。企業負責人介紹,在國際貿易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往往是通過第三方服務商實現貨物交易,并給予第三方服務一定比例傭金。


        近日,企業負責人無意中發現,早在2003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規定,購貨傭金不計入完稅價格。


        “多年來,我們的購貨傭金一直是繳納關稅的,而根據此項政策,購貨傭金應免交關稅,如果落地執行,將大大減輕企業負擔?!痹撈髽I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企業今年計劃進口商品金額約1.7億元,購貨傭金高達3400萬元,預計該部分將繳納關稅1122萬元。


        然而,由于對購貨傭金無明確解釋、無金額標準,貨物報關單無填列欄目,對傭金的認定和管理無具體部門負責,此項政策至今未能落地執行。


        半月談記者近日跟隨企業負責人到重慶江北機場海關咨詢,工作人員先是明確表示,企業在海外購買貨物時產生的中介費必須計入完稅價格。企業負責人拿出相關法規和條例后,該工作人員又說,購貨傭金是指代理商代其購買貨物而產生的中介費,而公司相當于直接從代理商處購買貨物,所產生的中介費不能認定為購貨傭金。


        當半月談記者繼續詢問,是否有法律法規或實施細則對購貨傭金的概念予以明確解釋時,該工作人員說:“目前沒有解釋和標準,主要靠人工判斷。”


        不僅如此,“進口貨物報關單”并未設置傭金的填列欄目,企業不知該如何填報。對此,該工作人員說:“報關單上一直都沒有購貨傭金這一欄,具體怎么填報我暫時也不清楚?!?/p>


        此前,該企業負責人還電話咨詢了深圳、西安等城市的海關,得到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認為傭金必須計入完稅價格,有的表示要研究一下才能確定,有的甚至不知道購貨傭金為何物。


        為弄清購貨傭金的具體解釋和金額標準,企業負責人又到多個部門咨詢。外匯管理部門表示,傭金的審核、審批及比例的確定,由銀行自行把關核定;而銀行方面回復,必須先經稅務部門認定該部分費用是否應該征稅,才能確定是否核定為傭金;稅務部門則回復,進出口業務的傭金屬于關稅范疇,而關稅不歸稅務部門管。


        企業負責人被踢了一圈“皮球”后泄了氣:“這明明是為企業減負的好政策,認定購貨傭金至少要核查企業和代理商商務合同簽訂方式、付款方式、交貨方式,現在卻沒有任何實施細則,全靠嘴巴說,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成擺設?!?/p>


        四類“僵尸政策”讓企業喊苦


        實際上,無法落地的好政策并非個案,企業在經營中頻頻遭遇。


        一是“空中樓閣”型。


        此類政策猶如懸在天上的樓閣只可仰望。一家大型機械制造企業財務總監舉例說,多年前國家已出臺政策,進一步放開駐外合資企業的融資渠道,這將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人民幣資金池、外幣資金池與企業稅收等政策如何銜接至今沒有實施細則,企業都怕踩了偷稅漏稅的雷而不敢“吃螃蟹”。


        二是“畫蛇添足”型。


        此類政策因一些多余或不切實際的規定而難以施行。前幾年,多部委聯合出臺政策,放開藥品技術轉讓限制,旨在鼓勵醫藥企業兼并重組,盤活存量,但政策實施過程出了問題。


        西部某市一家制藥企業與沿海地區一家藥企達成購買協議,要將16個藥品批準文號轉移到當地生產,價格談好了,首付款也支付了,但該政策要求藥品批準文號轉讓必須由轉出地蓋章。在辦理過程中,當地政府部門就是不愿放行:“來投資可以,把東西拿走不行?!?/p>


        來回扯皮近一年,企業找到多位省級領導出面協調才勉強解決。企業負責人說:“本地有20多家制藥企業與外地企業簽了藥品批文轉讓協議,除了我們,其他的轉讓計劃都因對方政府不放行而失敗?!?/p>


        三是“相互打架”型。


        此類政策因與其他政策矛盾而無法落實。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辦醫。一家企業想在西部某省會城市辦一家民營醫院,合同也簽了,地也看好了,到國土局辦理土地使用證時卻被告知,辦醫療衛生用地需要先拿到醫院的證照許可,到衛生廳又被告知:“要先有土地使用許可證,才能辦理醫院證照許可”,最終企業不得不放棄。


        四是“嫌貧愛富”型。


        此類政策的初衷是解決企業燃眉之急,卻在實施過程中設置“高門檻”,讓真正需要政策扶持的企業望而卻步。


        一家企業投資新項目時資金短缺,得知兩家政策性銀行設立了利息較低的專項建設基金,趕緊提交申報手續,獲批3000萬元后,銀行提出必須由地方政府提供擔保,企業再用廠房進行反擔保,資金還要以股權的方式進入等,企業無法滿足條件,被迫放棄。


        “我想不通的是,正因為抵押物不足,一些新興產業項目才融資難,現在由中央貼息設立了政策性專項基金,為什么還要求用房產抵押?”該企業負責人說。“好政策無法落地執行,不如不出臺”


        “好政策無法落地執行,不如不出臺”


        “出臺好政策卻無法落地執行,還不如不出臺?!倍嗝髽I負責人認為,“僵尸政策”讓企業對政府產生不信任感,影響其投資信心。


        一些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學者表示,“僵尸政策”不僅損害企業的利益,更打擊了企業的信心和積極性,破壞營商環境。一項政策之所以被制定出來,目的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或者為了實現某個目標。如果成了“僵尸政策”,不但難以實現政策制定者的初衷,破壞其權威或公信力,還可能使已經存在的問題嚴重化,甚至滋生出新的問題。


        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建議,治理“僵尸政策”需要政策制定者在謀劃政策之初,多些調查研究和論證,讓政策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能夠拿來就用且管用,也需要政策制定者在政策的實施上,多些回頭看,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


        與此同時,各級政府應對已成為“僵尸”的政策予以清理整頓,對因脫離實際而無法落地的政策予以廢除,對缺少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的政策,通過制定實施細則、出臺詳細的解釋和標準、明確牽頭管理部門等方式推動其落地執行。要發揚釘釘子精神,推進政策的執行和落實,還要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倒逼責任部門嚴格履職,讓好政策真正惠及企業,促進經濟發展。


        4  莫讓“僵尸政策”消解改革紅利


        數天的“體驗式”采訪下來,半月談記者很難忘記兩個反差極大的表情:一個是企業家們發現國家出臺的好政策,“久旱逢甘霖”般的欣喜;另一個是企業家們被多個部門“踢皮球”后發現,這些好政策只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看得到卻夠不著,他們臉上寫滿了無奈和迷茫。


        一位企業家悲憤地說:“我們前面是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三重門’,頭上頂著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三座大山’。中央明明看到了企業的難題,但出臺的好政策怎么就成了‘僵尸’?”


        部分政策之所以口惠而實不至,甚至成為“僵尸政策”,一方面在于有些政策“先天不足”,比如政策在制定之初缺乏充分的調查論證,看起來很美好,卻只能是嘴上說說、紙上畫畫、墻上掛掛。另一方面,在于有些政策“后天失調”,缺少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加之相關部門執行不力、管理監督不到位,從而變成落而不實、虎頭蛇尾的“僵尸政策”。


        “僵尸政策”的背后是懶政、惰政。無論是政策制定未經深入調研,只靠“拍腦袋”,抑或是為應付中央精神而“為了制定政策而制定”,只管出臺政策,不管追蹤落實情況,以及部分政府、部門在落實中央政策時打折扣、搞變通,其根源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本位主義之風。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深水期,無底可及,無石可摸,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則海闊天空,退一步則前功盡棄,此時尤其需要警惕體制機制障礙消解改革紅利。


        “僵尸政策”的普遍存在令人警醒。企業界有個形象的比喻:“中央給了企業一瓶葡萄糖水,卻在輸送的過程中卡住了,企業看到了葡萄糖水,卻沒接收到養分?!?/p>


        喚醒沉睡的“僵尸政策”,既是企業家的心聲,也是將改革向縱深推進的必然要求。這需要各級政府使出“洪荒之力”,梳理并找準各領域“僵尸政策”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予以治理。在制定政策時深入調研,急中央之所急,急企業之所急,在落實政策時狠抓執行、強問責,讓每一項政策都能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半月調查


        5  奢侈化、媚外化、景觀化  是森林城市還是“綠色政績”?


        森林城市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直接體現,目前正在各地蓬勃興起。半月談記者在多省采訪發現,部分地區森林城市建設有所跑偏,存在奢侈化、媚外化和景觀化等問題。


        奢侈化:城里一平方  山上一畝林


        “城市綠化的成本按平方米計算,山上造林的成本按畝計算?!边@是半月談記者在采訪中聽到的對當前森林城市建設奢侈化現象的一句形象概括。


        不少基層林業和綠化工作者反映,園林部門在城市建設和管護小塊綠地的資金,足夠林業部門在山里新造大片樹林。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在“大樹進城”現象基本被遏制后,當前奢侈化傾向主要表現為高碳化、反復化和隨意化。


        高碳化是指排出的碳比吸收的碳還多。福建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莊晨輝介紹,一些城市在綠化過程中對自然地形進行大刀闊斧的挖、填、搬,還有一些城市在綠化時采用以灌木、草坪等地被植物為主的規整式配置,為達到預期景觀效果,必須定期進行修剪。“很多道路隔離帶,為保證景觀效果,每平方米每年成本在800元以上,其中維護成本就占了70%?!焙鲜∫骊柺辛謽I局總工程師楊立華說,這些成本高昂的綠化,非但不能達到低碳、生態的效果,反而由于需要大量機械操作和人工管護,釋放出更多的碳,與森林城市的初衷背道而馳。


        反復化是指種了砍、砍了種。一些城市熱衷樹種升級,甚至到了“升一次級,升掉一片林”的程度,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背道而馳。半月談記者在中部某省會城市了解到,該市的中心主干道在30年間,已經換了好幾代行道樹。“從1986年的懸鈴木,到后來的大葉女貞,再到美國秋紅楓,即使專家論證沒通過也仍然要搞?!币晃恢閷<医榻B,每次全城大升級,城區的樹冠率都會驟降20%。


        隨意化則是長官喜好帶來的。一些地方常常出現不重自然規律、只重領導意志的現象。中部某省林科院一位專家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他參加的一次綠化項目評審會上,當事方竟然連樹種名字都沒搞清楚?!拔覀冏鲞^很多綠化項目的規劃,但能完全付諸實施的少之又少,科學規劃讓位于領導意志,成了‘墻上掛掛’,最終種出來的樹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造成極大浪費?!?/p>


        媚外化:別人的都好  自家的都差


        在森林城市建設中,盡量使用鄉土樹種和本地植物是業界公認的基本原則,但許多地方總覺得“別人的都好,自家的都差”,盲目引進不適合當地環境樹種,從而產生南方熱衷草原風光、中部熱衷沿海風情、不同城市的市花市樹雷同等現象。


        首要表現就是“只選貴的、不選對的”。沿海省份一位專家介紹,某市有一年因為刮臺風,倒了60多萬株樹,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種了大量諸如鳳凰木、羊蹄甲等抗逆性差的外來樹種。這些樹種每棵價格在兩三千元以上,由此造成巨大損失。


        這位專家還說,該省不少地方曾一度刮起過“桂花潮”,不惜把各自城區的老行道樹換成桂花樹?!半m然桂花是十大傳統名花,有自己獨特的好處。但桂花樹生長速度慢,生態效益弱,且價格不菲?!弊詈?,因桂花樹不適應當地環境,不得不又換回來。


        第二個表現就是熱衷跟風?!霸陂L江以南,以香樟作為市樹的城市有幾十個。”原全國森林城市評審專家組成員、安徽農大教授吳澤明介紹,對很多城市來說,香樟、桂花、石楠等都是外來樹種。因為存在種植時間差、過度跟風等原因,如今很多苗圃里這樣的苗木已嚴重過剩。


        媚外化還有一個表現是簡單模仿對比,過分強調森林覆蓋率。湖南益陽市委書記瞿海認為,現在生態、綠色、森林這些字眼很時髦,部分干部一味追求“綠色政績”,貪大求全,不顧當地實際,將森林城市狹義理解為提高森林覆蓋率,并以此為唯一標準,簡單模仿對比,從而造成“綠色大躍進”。長沙市一位專家指出,像杭州、福州、長沙等城市,本身森林覆蓋率就高,而另一些城市在先天條件和資源稟賦并不優越的前提下,也過分強調森林覆蓋率,提出過高要求,增加了地方負擔。


        景觀化:只管好看  不顧好用


        森林城市的本質是通過營造城市森林,形成一個近自然系統,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來實現城市宜居,園林式的景觀只是起輔助作用。但目前不少城市卻本末倒置:重視外在景觀打造,忽視生態系統建設。一些綠化項目“看上去很美”,但不僅無法讓市民置身其中,也無法充分發揮生態效益。


        部分綠化項目讓群眾沒有綠色獲得感。一些城市隨處可見的平面綠化,毫無人在林中走的立體感可言。如中部某城市一條大道長10多公里,盡管兩側綠化帶從起點延伸到終點,但幾乎全部修建成高于路面的花臺。走在這條氣派的大道上,表面上看著綠化做得很好,但雨天不擋雨、晴天不遮陽,體驗很不好。


        還有一些城市,覺得之前保留下來的樹不好看,就換成整齊劃一的樹種,甚至搞一街一樹改造,不僅完全不顧市民多年對老樹形成的感情和相處方式,也把良好的生態效益改走了?!耙豢脭凳甑睦蠘洌鷳B效益要比同等樹冠的小樹高出200倍以上。在涵養水源、保護地下微生物等方面,老樹也比小樹強很多?!币晃涣謽I專家說。


        城市與森林仍未完全形成和諧共生的整體?!包h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但現實卻仍然充滿矛盾。”上述專家認為,部分城市在改善交通疏解擁堵的過程中,常常喜歡大肆砍樹毀綠。一些沿海城市,原本能夠防風固沙、又適合鹽堿地的木麻黃樹,因為影響景觀,被大量砍伐,這都是十分錯誤的做法。


        去年夏天,中部某市遭遇洪水圍城,幾個之前以濕地風光為賣點的樓盤進水嚴重,一些小區地下車庫被全部淹沒,地面積水深達一米以上。專家指出,目前城市濕地房地產開發非?;馃?,但很多樓盤沒有留出足夠的湖岸空間、建設密度太大。只注重了城市森林的休閑、美化功能,忽視了防浪護堤和水土保持功能,未能將城市里的山水林田湖草進行系統規劃和管理,帶來很大隱患。


        基層治理現代化


        6  國家發錢了、農民有福了……基層疲于應對政策謠言


        內容提要:當前部分地方存在不少真假難辨的政策謠言,一些接收到謠言的農民因為沒有享受“政策紅利”而不滿,甚至依據謠言“維權”,基層干部驚愕之余,疲于應對。同時,干群間的不信任,也隨著謠言滋生而與日增長。


        當前部分地方存在不少真假難辨的政策謠言,一些接收到謠言的農民因為沒有享受“政策紅利”而不滿,甚至依據謠言“維權”,基層干部驚愕之余,疲于應對。同時,干群間的不信任,也隨著謠言滋生而與日增長。


        基層政策謠言花樣迭出


        “打開網帖一看,各種‘國家指令’和‘中央一號文件’,使我大為震驚?!碧K北一位基層干部從縣城調到鄉鎮工作以后,主動加了一些村組微信群,發現一些村民常在群里轉發“國家政策”,并以此為根據詢問政府補償和作為是不是沒到位。


        仔細一看,此類冠以“國家政策”之名的文章是沒有根據或出處的政策謠言。例如,一條“2018年底,農村必須完成修路工作,農民不花一分錢”的微信稱:據國家最新下達的一項指令明確,在2018年底,所有農村修路必須完成。農村周圍,村內凡是超過3米長的農村道路,必須做好硬化道路的工作。


        此類政策謠言經常冠以“一號文件”等名目混淆視聽,還配有權威媒體的消息來源和領導人照片。一篇“特大喜訊!中央一號文件已下發,2月20日正式實施,不知道的趕緊看!”的文章稱:2018年起取消新農合醫療繳費;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增加至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400元;房屋轉讓手續費取消、居民大病醫保個人繳費取消等。


        “別再被村長鎮長騙啦!2015中央一號文件農村土地賠償政策最新版”網帖經久流傳,在“征收耕地補償標準”中提到,“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p>


        看了這些真假難辨的“政策”,農民常常對基層干部不滿,認為他們不按政策執行,甚至中飽私囊。一位基層國土部門負責人訴苦說,有的村民經過干部解釋不再要求,有的則執著于這些謠言所描述的賠償金額,基層政府機關只能從省級部門開證明,證實上述“一號文件”是謠言。


        半月談記者發現,這些政策謠言不僅在論壇、微信自媒體上流傳,一些門戶網站也公然轉載,有的還有不少跟帖評論。部分謠言還被配以視頻,或改編成順口溜,很有煽動性。


        基層政策謠言為何“生生不息”


        政策謠言之所以生生不息,既與一些地方干群關系緊張、互不信任有關,也與這類政策謠言往往真假難辨有關。


        某鄉鎮黨委書記說,現在一些地區的基層干部明哲保身,刻意與群眾保持距離?!耙郧翱梢缘饺罕娂依镎3院?、拉拉家常,現在都不敢接群眾發的一根香煙,生怕被人家拍照傳到網上,說你去群眾家搜刮東西?!边@名基層干部說。


        不少基層紀檢干部也向半月談記者吐槽,由于接到群眾舉報,紀檢部門必須下去核查,但其中不少是個別村民毫無根據對村干部的懷疑,或是因為個人不合理的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而心存不滿,這不僅浪費了基層紀檢部門精力,也加深了村民與村干部之間的隔閡。


        在農民負擔不斷減輕、惠農支農政策不斷出臺的背景下,有些謠言真假難辨。在一些謠言網帖下方,就有網民留言稱,這一政策對農民來說可謂是振奮人心,解決了困擾農民多年的難題。還有網民跟帖抱怨家鄉基層干部不作為和涉嫌貪污腐敗。


        針對基層政策謠言不斷翻新這一動向,不少律師分析認為:一些農民在利益受侵害時,出于實際需求和現實利益需要,病急亂投醫,寧可信其有,不愿信其無,最終選擇性相信個別臆造的謠言。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雖很多政策謠言在流傳之初就被辟謠、證偽,然而并未就此偃旗息鼓。當相關信息再現時,就很可能喚起網民對原有謠言的記憶,從而再度流傳基層。很多謠言被網民不斷“提煉加工”,比如“中央一號文件”就出現了系列化趨勢。


        貼近群眾,加強管理,粉碎政策謠言


        如何防止政策謠言滿天飛?不少基層干部建議,從根本上杜絕謠言對干群關系的損害,消弭干群間的不信任,關鍵還在于貼近群眾。村干部平日里不主動多接觸群眾,宣傳解釋國家政策,干群關系會變得隔膜生疏,基層群眾往往容易被這類謠言所擊中。


        基層干部還呼吁,網絡或社交媒體平臺應盡到法律義務,過濾屏蔽此類政策謠言。政策謠言往往借助網絡和微信微博等平臺生發、擴散,自媒體平臺是其產生的第一道關口,應對政策謠言加以甄別、審核、剔除。


        在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方面,我國的相關立法工作可以說已經是日臻完備,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要讓法律真正長出“牙齒”。如在打擊網絡謠言上,除追究始作俑者責任,還需要明確發布平臺責任,完善懲戒機制。


        7  兒女不孝致貧,扶貧干部兜底?


        贍養老人是子女應盡之責。然而,在脫貧攻堅的背景下,一些農村地區不贍養老人的情況有上升趨勢:有的村民將贍養義務直接“甩鍋”給政府;有的非貧困戶將老人作為爭奪貧困“帽子”的“籌碼”,拒不履行贍養義務。如何對待這些老人,幫還是不幫,正在成為基層扶貧干部面臨的棘手難題。


        扔掉母親還振振有詞


        在滇黔桂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當地一扶貧干部在掛幫村了解到,村里有一位非建檔立卡的老人,依然住在危房中,便前往查看。


        “老人住著滿是裂痕的土坯房,身上穿著破爛的衣裳,臉上手上都臟兮兮的,她怎么不是貧困戶?”扶貧干部問。村干部滿臉委屈地解釋:“他兒子在省城的一所高校工作,拿著財政工資?!?/p>


        為了求證,該幫扶干部給老人的兒子打了電話。“真是太讓人氣憤了!”當這名干部問老人的兒子為什么不好好對待自己母親時,老人的兒子卻說:“農村人衣服穿那么好干什么,住著危房,你們政府難道不應該想辦法解決嗎?”弄得在場干部一臉尷尬。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更多的情況是,有貧困老人已經建檔立卡,但是子女去了外地務工,多年未回家,也未曾給家里寄錢,不履行贍養義務,導致老人生活困難、脫貧難度大。


        更令人驚詫的是,在扶貧政策利好情況下,有個別村民通過分戶等方式,讓老人變為虛假貧困戶。部分群眾甚至用衰老的父母作為爭取貧困戶“帽子”的籌碼,大打悲情牌,爭戴貧困帽。


        西部某國家級貧困縣一群眾為了讓自己當上貧困戶,竟然把年近90歲的母親拉到村委會辦公樓就走了。村干部說,按國家政策,雖然該群眾家庭條件不好,但達不到建檔立卡標準,村里為解決其困難,其母親已被列入“五保戶”,每月均能領取補貼,村里也曾多次向其耐心解釋,但他始終不接受。


        幫不幫、扶不扶?


        云南省尋甸縣柯渡鎮黨委書記沐金貴說,每次見到幫扶貧困戶生活、精神面貌發生改變,見到他主動打招呼,讓他去家里喝口水,都會很感動。但少部分群眾脫貧內生動力不足,被多次勸導要贍養老人,仍沒多少改變。


        在一些農村,有老人與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戶口也未分離,但是子女就是不贍養老人,導致老人生活困難,甚至對簿公堂。一些年紀大的群眾,想著自己年老力衰,已經不能給家里作貢獻,跟著子女反倒會給他們添麻煩。為此,他們選擇獨自居住,在住房、飲水安全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問題。這些都使得當地扶貧干部處于兩難境地:幫扶,不符合政策;不扶,則可能影響脫貧驗收工作。


        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持續深入,五級書記抓扶貧,干部結對幫扶貧困對象已經普遍推行。但有扶貧干部告訴半月談記者,有群眾直接對他們說,“你們不來幫忙,不解決貧困,你們也脫不了干系”。


        貴州省興仁縣城南街道鷓鴣園村黨支部書記余必麗等基層干部說,部分農村子女對父母沒有盡到贍養義務,對老人不管不顧,對此,他們既感到心寒,又感到心累,有些無能為力。


        贍養問題不應成為扶貧問題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當前,妥善解決農村贍養問題不僅關乎倫理道德,更事關脫貧攻堅、共建小康社會,而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仍須共同關注和努力。


        事實上,鄉風民俗、村規民約對村民贍養老人有著重要作用,其約束力不僅是規則約束,更是道義約束?;鶎痈刹拷ㄗh,村(居)民委員會可將贍養孝敬老人作為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增強村集體對落實贍養人責任的約束力。


        “贍養老人是法律和道德的雙重要求。”貴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寧立標表示,民法總則、民事訴訟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都包含了大量關于贍養義務的規定。對不贍養老人的現象不僅要進行道德譴責,還要用法律進行懲處。


        此外,基層干部提出,需反思有關扶貧政策的漏洞和短板,通過更加精細化地開展各項服務,尤其是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確保扶貧對象更加精準,促進社會風氣更加良善。


        8  從小吃“西餐”,何來文化自信?童書市場“西化”之憂


        美國的《貝貝熊》《大衛,不可以》、法國的《不一樣的卡梅拉》、比利時的《瑪蒂娜》、日本的《噼里啪啦系列》《窗邊的小豆豆》……有娃的家庭,對這些書就算不能“如數家珍”,肯定也會“面熟”。


        如今,童書早已成為圖書零售市場中最大的細分市場,可面對看似繁榮的童書市場,很多家長卻非常無奈:從低幼啟蒙階段開始,從繪本、橋梁書再到科普讀物,“西餐”早已成為孩子們“餐桌上的主菜”。


        “西餐”不是不好,但主要吃“西餐”,對中國孩子而言難免營養失衡。書本是文化的載體,當孩子們了解圣誕多過春節,喜歡面包超過餃子,熱衷國外習俗勝過中國傳統,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洋童書”占據的何止半壁江山


        “大衛,不可以!”葛雨對正踮腳站在椅子上的女兒說。話音剛落,4歲的女兒立馬乖乖坐好。“以前再怎么跟她說哪些事情不能做都沒有用,后來帶著她看了《大衛,不可以》這套書,沒想到效果格外好?!备鹩暾f,這套繪本從孩子的角度呈現故事,有很強的可讀性,絕非強行說教的性格養成型圖書。


        一位家長告訴半月談記者,目前國內引進的國外繪本,大都畫風精良、裝幀精美、內容新穎,而且還能通過生活化的語言將為人處世的道理等包裹在小故事里,因此不但孩子愛看,大人也喜歡?!啊冬數倌取肥呛⒆訌?歲看到現在的書,而《貝貝熊》里展現的家庭生活讓她更有代入感?!?/p>


        半月談記者走訪了江蘇幾家書店,發現“熱門閱讀排行榜”上的童書,不少都是“舶來品”。在當當、亞馬遜等網站的童書或少兒圖書頁面中,各年齡層的暢銷榜上,目之所及幾乎也很難找到本土原創童書。


        家長吳君告訴半月談記者,雖然國內外童書在真善美等價值觀上差異不大,但其背后的文化差異卻不小。“萬圣節扮鬼要糖果,圣誕節準備襪子等候圣誕老人的禮物,墨西哥人過年會敲碎‘皮納塔’……”5歲的熙熙對西方節日如數家珍,但被問及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里要做些什么卻并不清楚。


        “國內的童書大多是說教式的,很難吸引小朋友去看?!蓖薨謾嘈l勤表示,希望能有貼切、真實、生動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童書出現,引導孩子產生文化認同。


        “我寫的書,不給自己的孩子看”


        開卷數據發布的2017全國圖書零售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少兒圖書占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比重達24.6%,動銷品種為25.93萬種,參與少兒出版的出版社有556家。一路飄“紅”的數據并不能掩蓋兒童讀物中原創不足、版本偏差,甚至內容“有毒”等令人焦慮的隱憂。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江蘇鳳凰出版集團編審、兒童文學作家祁智表示,當前無論是國家、社會,還是學校、家庭,都非常重視閱讀,但國內的兒童讀物創作和出版卻難以滿足市場的巨大需求。有相當一批兒童文學作家成立了工作室進行童書的批量生產,一年產量高達一兩百本,出現了很多概念化、同質化、貼標簽式的作品。“有作家跟我說過,自己寫出來的書不給自己的孩子看?!?/p>


        一位有多年從業經驗的童書編輯告訴半月談記者,國內童書在創作的出發點和創作的專業性上都有較大不足,無論是創作者、出版者乃至推廣者,都把童書當成包治百病的功能性飲料,注重知識點的灌輸,急于出名,急于爆款。


        譯林出版社編輯彭波介紹,除各家出版社的定位不同之外,更多引進國外兒童文學,也是因為其起步早、發展成熟,可以縮短周期、降低成本與風險。


        “給孩子的記憶里留下一個中國”


        “現在經常說要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所以我們也看到關于二十四節氣的繪本賣火了,關于唐詩宋詞、音律啟蒙的書賣火了,但孩子們真的喜歡嗎?能持續火爆嗎?”一位童書從業者不無憂慮地說,很多所謂爆款書和以前的同題材圖文書并沒有本質區別,制作也很粗糙,只是蹭上了傳統文化的熱點。


        “我們明明可以更加深入地去篩選和傳承,為什么總是聚焦于表面功夫呢?原創童書的困境,跟現在的影視行業差不多,流量成了陷阱。有錢有資源,但是這些錢和資源都涌向了流量?!痹摌I內人士說。


        提高質量要從源頭上抓起,對這一點祁智深有感觸?!白骷乙欢ㄒ獝巯ё约旱挠鹈?,本著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來寫每一本書?!逼钪钦f,希望能給孩子的記憶里留下一個中國。


        同時,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還需好的出版社和出版人。新蕾出版社社長馬梅說,出版過程中,智力的投入應被給予特別尊重,讓出版人才有屬于自己的獲得感,才能依靠他們去自覺維護市場的良好秩序和環境。


        教育


        9  邊疆大學,如何練就“單項冠軍”


        在2017年底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中,云南大學的表現頗為搶眼:民族學以A+的成績位居全國第一,生態學等學科也進入全國前十名。


        “不求全能冠軍,但爭取多拿幾個單項冠軍?!痹谶@一原則的引領下,云南大學近年邁上高質量、有內涵的特色發展之路,2017年躋身全國首批42所“雙一流”高校建設行列。云大的“單項冠軍”是怎么練就的?


        “有所不為,有所作為”


        云南大學始建于1922年,是我國西南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云南大學曾輝煌一時,被譽為中國在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15所大學之一。


        然而,云大的校史并非都是高歌猛進的篇章。上世紀50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讓學?!霸獨獯髠保ヒ慌歉蓪I;改革開放后大學重組潮起之時,云大又接連喪失做大做強優勢專業的機遇;隨著云大由全國重點大學調整為省屬重點大學,人才與經費兩方面“造血”能力都大受影響,生源質量也有所下降。


        直面現實,如何實現跨越發展?云南大學提出了自己“有所不為,有所作為”的路線圖:立足邊疆民族實際,融入國家重點戰略,抓住三個“緊緊圍繞”謀劃發展新局面:一是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即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及“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三大定位;二是緊緊圍繞云南的資源優勢,主要是緊鄰南亞東南亞的區位優勢和獨特自然資源賦予的民族、文化、生物多樣性優勢;三是緊緊圍繞云南大學長期以來在人才、學術、學科基礎等方面沉淀而成的優勢領域。


        “攥緊拳頭,聚合資源”


        在德國深造多年,又獲選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劉煜的選擇很多。但這位80后年輕人義無反顧選擇來到了云南大學?!拔铱粗械氖窃颇洗髮W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實力和氛圍!”劉煜說。


        果然,劉煜在云南大學云南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如魚得水”,碩果累累。在全國高校同類研究機構排名中,云大的這個實驗室穩居全國前十位。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中,云南大學有2項入選,是除中國科學院外入選成果數最多的機構,其中一項就是劉煜領銜團隊的成果。


        萬里歸來報效的劉煜,見證了云南大學優勢特色學科與研究人才隊伍良性互動的不斷深化。云大布局優勢特色學科,就是要“攥緊拳頭,聚合資源”,大膽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迅速轉化為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目前,民族學等五大優勢特色學科已成為云大聞名遐邇的“王牌”。


        據云南大學校長林文勛介紹,云大的優勢特色學科建設是三個發展的“合奏”:一流發展,瞄準國內外同類學科一流水平,以學科帶頭人負責制度謀求引領發展;內涵發展,以產出重大科研成果為目標建設人才隊伍,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同時大規模選送本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進修;協同發展,與區域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南亞東南亞高校加強交流合作,聯合開展區域內重大科學問題協同攻關、協同培養創新人才。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剛剛過去的2016年、2017年,云南大學已引進了包括院士、長江學者在內的20多名高層次人才,引得媒體矚目,“沒想到這所西部高校不聲不響延攬了這么多牛人”。


        形成體系,服務社會


        2017年,一條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云南將逐步在獨龍、德昂、基諾等11個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聚居區實行14年義務教育。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一政策得以出臺,云南大學民族學和社會學學院副院長李志農教授的咨詢報告起到了關鍵作用。


        創新未敢忘憂國。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服務中求發展,在服務中求貢獻,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始終是云南大學學科建設的重要著眼點。在優勢特色學科建設中,“社會服務”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圍繞“一帶一路”戰略,云南大學構建了國內最為完整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國別研究體系。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中緬油氣管道與中國能源安全”等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成果,成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和思想庫。


        “把田野調查過程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及時以咨詢報告的形式報送黨委政府,滿足國家和地方重點戰略的需要,這是民族學學科建設的另一種成果?!痹颇洗髮W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黨委書記趙春盛說,學科建設形成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了促進相關領域實踐創新的“軟實力”。


        時政


        10  以政德為要 做“五線”干部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這要求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政德為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上接天線、下接地線、不碰紅線、敢沖火線、守住底線的新時代“五線”干部。


        上接天線,就是要“明大德”,堅定政治立場。要擰緊理想信念“總開關”,補足精神之鈣,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今年全國兩會精神,準確把握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


        下接地線,就是要“交朋友”,做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娘家人。要堅持群眾關心要辦的事就是天大地大的事,對群眾的難事急事想方設法快辦、速辦、加急辦,從細微之處溫暖民心,務實之中贏得民心。要甘當小學生,虛心向群眾學習,多傾聽群眾的意見,讓群眾敢說實話、敢講真話、敢拒假話。


        不碰紅線,就是要“守公德”,始終維護憲法權威,維護黨章尊嚴。要始終在憲法法律法規框架下行使自己的權力,遇事想法、辦事依法、管事用法,用法律法規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要嚴格按照黨規黨紀要求,經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樹立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


        敢沖火線,就是要“敢擔當”,遇事沖一線、輕傷不下火線,以人民利益為生命線。要遇事不推諉、不怕事,遇事就解事。敢于同歪風邪氣、腐敗現象作斗爭,堅決制止不文明不禮貌行為,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傳播新風尚。


        守住底線,就是要“嚴私德”,在誘惑面前堅定立場。要管好自己的頭,將所有心思放在干事創業上,放在群眾的冷暖安危上,放在家庭的和諧溫馨上。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要亂吃,不該喝的不要亂喝,不該說的不要亂說。要管好自已的手,不該拿的堅決不拿,不該摸的堅決不摸,不該碰的堅決不碰。要管好自己的腿,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去,千萬不能在燈紅酒綠的享受中迷失自己。


        財經


        11  以民族品牌,強中國企業


        品牌不僅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在最近于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上,不少中國企業展示了加快自主創新、加強品牌建設的新形象。


        創新智造頻現,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作為中國基建主力軍,中國中鐵在品博會上展示了自己強大的施工能力,并重點推出了自主研制的各種裝備重器。比如,擁有國內最大直徑的“彩云號”硬巖掘進機,已成功應用于亞洲第一鐵路長隧——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項目,填補了國內9米以上大直徑硬巖掘進機的空白。


        中建集團展出的超高層建筑智能化頂升平臺,俗稱“空中造樓機”。據中建集團企業文化部品牌文化處處長吳揚介紹,該技術為中建集團全球首創,讓千米高空作業如履平地,目前已經進化到了第四代。


        5月16日,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的精準位置服務公司千尋位置在上海發布了“天音計劃”,作為一項全球統一的“星地一體”高精度時空服務,這意味著在全球衛星導航領域打造了一款“中國方案”。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千尋位置因北斗系統而孕育,因北斗地基增強系統而出生,“天音計劃”將助力中國北斗事業蓬勃發展。


        “隱形冠軍”步入快車道,自主品牌潛力無窮


        除了如雷貫耳的國之重器、消費者所熟知的世界大牌,還有一類企業不容小覷。它們因專注于某一領域且不斷創新,成為細分市場的領軍者,也成為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黨委書記陸曉春說,上海有一大批專精特新的企業,且不少在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根據“上海制造”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上海要形成200家位列國內外細分市場前三名的“隱形冠軍”。


        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貝兒表示,雖然跟老牌的工業“大象”比,公司起步晚了幾十年,但是得益于科技日新月異,有機會用新技術追趕。


        不僅是上海,全國不少地方都在聚焦或培育“隱形冠軍”。比如來自合肥的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應用于鞋子、文具、汽車內飾等,暢銷全國各地并直接出口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來自深圳的大族激光,是亞洲最大、世界排名前三的工業激光加工設備生產廠商。


        從產品到品牌,更好地惠及全球消費者


        在吃穿住行各個領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為品牌建設指明了方向。


        “中國制造以前更多的是替代性產品,現在則不斷涌現優質產品?!?月9日,在“營造良好輿論生態,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入選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格力電器市場部部長陳自立說,格力電器近期推出4項國際領先的技術,其中光伏空調和超低溫制暖空調,在國際上獨樹一幟。


        作為品牌博覽會唯一一家媒體參展單位,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為我國優秀民族企業擴大品牌影響力提供了載體和渠道,有力助推了民族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其在此次博覽會前夕發布的《中國民族品牌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7)》也引發廣泛關注。


        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說:“蘇寧集團創立近30年來,始終堅持一個定位——‘品牌是企業最大的政治’。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新的臺階,下一步蘇寧將走‘技術+藝術’的道路,用匠心鑄造品質,用IP打造品牌?!?/p>


        12  為脫貧買份“保險”


        來到江西省吉安縣橫江鎮良枧村產業扶貧基地,猶如來到一個現代農業產業園?;貎龋賯€標準化產業大棚林立,棚內葡萄、火龍果等長勢喜人,棚外大片的井岡蜜柚正吐著新枝。


        “我們不僅投錢建了這個基地,還給里面的葡萄、井岡蜜柚等上了‘保險’,村里55戶貧困戶都是股東,每年都能獲取分紅?!闭驹诨剡?,從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派到良枧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羅帥民自豪地說。


        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在10多年定點扶貧中,中國人保除給錢給人外,還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在貧困地區探索保險扶貧的新路子,在破解因災、因病、因學等致貧返貧難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業扶貧吃上“定心丸”


        產業扶貧是貧困群眾脫貧的根本途徑,但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普遍怕有風險。保險機制的引入,正好打消了貧困群眾的這一顧慮。


        從中國人保到吉安縣掛職的副縣長何亮說,為降低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風險,中國人保發揮自身優勢,推出了井岡蜜柚、大棚果蔬、葡萄、肉雞、能繁母豬、肉豬等險種,給貧困群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吉安縣橫江鎮公塘村村支書肖光明說,為了帶領貧困群眾脫貧,村里專門成立了合作社,種了近80畝葡萄,這些葡萄都上了保險,如果遭災,一畝最高能賠3000元,基本可以保證貧困群眾“穩賺不賠”。


        在江西省樂安縣,中國人保也圍繞當地扶貧主導產業推出了水稻、林木、煙葉、桑蠶養殖等險種,為當地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目前,我們的產業保險主要還是保生產。下一步,我們將探索開發農產品價格保險,從保自然風險擴展到保市場風險!”何亮說。


        因病致貧得到緩解


        兩年前,吉安縣永和鎮超果村貧困戶肖美蘭因患白血病住院治療,共花費43萬多元。除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救助外,她還通過大病醫療附加保險報銷了13.2萬元,自己承擔部分僅2.4萬元。


        “真是要感謝這么好的政策!否則,那么多醫藥費,我們一個貧困家庭哪能承擔得起!”肖美蘭誠懇地說。


        在吉安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貧困戶占一半左右。為此,當地在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之外,又按每人100元的標準,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商業醫療補充保險。貧困群眾患病住院費用自付比例將降至10%以下。


        吉安縣委常委顏卓洲介紹,2017年,當地貧困患者住院74439人中,個人醫療費用最高的患者總醫療費用18萬余元,自付金額為8000元左右,建檔立卡貧困患者醫藥費用補償比例高達92.7%,切實減輕了群眾的醫療負擔。


        不僅提高了報銷比例,中國人保還和地方政府一起,對貧困群眾住院報銷的流程進行優化再造,首創了“一站式結算”模式,讓貧困戶在一個窗口可以辦完所有醫療費用的報銷手續。


        據了解,過去貧困群眾看病雖有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四道保障線,但報銷也得在多個經辦部門間來回奔跑,耗時耗力。如今,通過“一站式結算”,不僅讓群眾少跑了路,而且大大提高了報銷效率。


        返貧風險,保險分擔


        隨著2020年時間節點的日益臨近,各地陸續脫貧,但群眾脫貧之后如何防止再返貧,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6年,中國人保和江西樂安縣一起推出返貧責任險,由縣財政按16元/人標準,每年出資47.6萬元為全縣9761戶29745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購買了3年期的返貧責任險。


        人保樂安支公司負責人介紹,在保險期內,扶貧對象脫貧后由于疾病、子女就學、突發意外事故或自然災害等因素造成返貧,被保險人依據國家或地方有關法律規定需要給予救助的,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約定負責賠償,最高賠付每人每年可達2萬元。


        樂安縣增田鎮瑤前村王元村小組貧困戶鄒國飛家里有4口人,夫妻二人都患有重病,兩個小孩都在上學,家庭經濟貧困。在政府幫扶下,鄒國飛夫妻倆在縣城做環衛工有了穩定收入,成功脫貧。


        但兩個孩子今后讀書的費用,讓他對未來的生活仍有些擔憂?!艾F在有了返貧責任保險,我們算是放了心?!编u國飛說。樂安縣扶貧和移民局負責人曾曉平也說,保險解決了脫貧群眾返貧的后顧之憂。


        “保險和扶貧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系,在脫貧攻堅中,保險大有可為!”人保江西省分公司負責人說,在未來的脫貧攻堅中,他們將繼續創新保險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民生


        13  貧困戶必須掛牌“示眾”?


        在西部山區的一個貧困村,貧困戶男主人向駐村第一書記承諾一定“不等、不靠、不要”,爭取早日脫貧,但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先把門口的貧困戶牌牌扔了”。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為突出對脫貧工作的重視,更好地落實對貧困戶的幫扶責任,大部分地區在貧困戶家門口最醒目的位置掛上了“扶貧公示牌”“脫貧幫扶信息公示”等牌子,詳細標明了貧困戶姓名、致貧原因、收入水平、幫扶責任人和聯系電話等信息。


        一些地區的脫貧工作總結中將這種信息公開方式作為工作經驗,稱印制公示牌并懸掛在每戶貧困戶門前,方便了貧困戶與結對幫扶黨員干部的精準聯系,進一步夯實了扶貧責任,加快了扶貧工作進度。


        然而,這樣的做法并沒有顧及貧困戶承受的精神壓力。不少貧困戶反映,公示信息、在家門口“掛個窮牌”是將自家的“家丑”公開“示眾”,給他們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壓力,讓不少貧困戶在親戚前面抬不起頭,在村民面前“矮人一截”,也容易挫傷他們脫貧致富的斗志和信心。


        政府幫助貧困戶脫貧不能因為給予了特殊的支持和幫助,就無視貧困群眾的隱私。群眾的個人信息、家庭情況本就屬于個人隱私信息,不宜完全公開,而“貧困”也是一種需要保護的“隱私”。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期,脫貧項目、脫貧資金必須用到刀刃上,把接受幫扶的貧困戶信息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可以體現脫貧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性,確?!懊撜尕殹薄5该鞴_也得拿捏好尺度,采用合適的方式,在接受社會監督和保護當事人隱私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點。


        事實上,目前幫扶干部和第一書記都已經建立了走訪、駐村考核指標體系,貧困戶的信息在扶貧手冊、收入明細表里都有詳細記錄,貧困戶也都有扶貧干部的聯系方式等資料,這些信息完全沒有必要公開“掛牌展示”。


        當下,脫貧攻堅進入最后決戰階段,貧困戶心理、精神層面的障礙愈發凸顯。他們需要有人帶領創業致富,也需要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尊重。對扶貧干部來說,工作不僅需要做實、做細,還需要做“暖”,這樣才能與貧困群眾攜起手來同奔小康。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中文字幕_日韩无码视频免费观看_亚洲高清无码免费在线_国产精品日韩专区在线播放
      <track id="jlap1"></track>
      <object id="jlap1"></object>
    1. <wbr id="jlap1"></wbr>
      <u id="jlap1"></u>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1. <wbr id="jlap1"></wbr>
        <wbr id="jlap1"></wbr>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