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jlap1"></track>
<object id="jlap1"></object>
  • <wbr id="jlap1"></wbr>
    <u id="jlap1"></u>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1. <wbr id="jlap1"></wbr>
      <wbr id="jlap1"></wbr>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當前位置:主頁  >> 申論資料  >> 申論指導   
      申論指導

      2019年公務員聯考申論必看: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http://www.ssrtes.com       2019-03-03 09:08      來源:公考通
      【字體: 】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發布,公考通(www.ssrtes.com)從公考角度對文件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解讀,希望對考生備考申論有幫助。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報告摘要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發揮農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并從“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發揮村級各類組織作用”、“強化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等4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舉措和措施。


        公考解讀


        [原因]


        首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在深刻把握我國國情農情基礎上,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以黨建統攬全局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


        其次,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階段,農村人口流動更加頻繁、社會結構更加多元、組織形式更加多樣、利益關系更加復雜,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出現領導力弱化、后勁不足等薄弱環節。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解決新矛盾新問題,農村基層黨建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農村處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最末端,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一刻也不能放松。


        再次,當前,農村發展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農村組織化形式日益多樣,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農業企業以及土地托管等各類農民社會組織、農業服務組織大量涌現。適應農村的新情況新變化,需要優化組織設置、強化服務功能,把支部建在新經濟組織上、建在新社會組織上,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輻射帶動作用。


        最后,隨著農村基層黨組織成員的變化和形勢發展,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也在不斷演化。整頓農村軟弱渙散黨組織,需要抓住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黨組織班子配備不齊、村級管理混亂等問題。


        [對策措施]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蔽募o出了以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方向供大家思考。


        一是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持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建設。增加先進支部、提升中間支部、整頓后進支部,以縣為單位對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一村一策”逐個整頓。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推行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提高村委會成員和村民代表中黨員的比例。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健全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


        二是發揮村級各類組織作用。理清村級各類組織功能定位,實現各類基層組織按需設置、按職履責、有人辦事、有章理事。村民委員會要履行好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功能,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發揮在村務決策和公開、財產管理、工程項目建設、惠農政策措施落實等事項上的監督作用。發揮農村社會組織在服務農民、樹立新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三是強化村級組織服務功能。按照有利于村級組織建設、有利于服務群眾的原則,將適合村級組織代辦或承接的工作事項交由村級組織,并保障必要工作條件。規范村級組織協助政府工作事項,防止隨意增加村級組織工作負擔。統籌鄉鎮站所改革,強化鄉鎮為農服務體系建設,確保鄉鎮有隊伍、有資源為農服務。


        四是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全面落實村干部報酬待遇和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建立正常增長機制,保障村級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等其他必要支出。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的重要舉措,加大政策扶持和統籌推進力度,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自我保障和服務農民能力。


        完善鄉村治理,保持農村穩定


        報告摘要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分別從“增強鄉村治理能力?!薄凹訌娹r村精神文明建設?!薄俺掷m推進平安鄉村建設?!钡热齻€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舉措和措施。首次提出“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杜絕“村霸”等黑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這對于保障鄉村平安祥和的建設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公考解讀


        [意義]


        歷史證明,鄉村穩,基層則穩,鄉村是社會治理不可忽視的基礎。鄉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單元,既是產生利益沖突和引發社會矛盾的重要源頭,也是協調利益關系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關鍵環節。


        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以及農村改革不斷深入,我國廣大鄉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農業生產方式、社會結構的變化在促進農業發展、農村進步、農民富裕的同時,也給鄉村治理帶來一些新問題。鄉村治理的好壞不僅決定著鄉村社會的發展、繁榮和穩定,也體現國家治理的整體水平。


        [原因分析]


        從根本上而言,之所以某些人熱衷于成為“村霸”,關鍵還是以非法利益為追求目標,通過非法的手段來滿足自身的物質需求。比如,一旦成為“村霸”后就會對村集體中的土地、廠礦、企業等具有支配權,進而通過非法的手段和渠道將公共財產據為己有,實現公飽私囊的目的。而且,由于“村霸”通常具有涉黑性質,與其他社會閑散人員相互勾結串通,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村民內心的恐懼感,往往對“村霸”敢怒不敢言。


        由于事不關己,很多村民對于村中亂象緘默不言。一般情況下,雖然基層村組織成員都具有選舉權,但選舉過程和結果往往流于形式,很難讓基層群眾真正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合適人選。即便按照民主方式進行選舉,在村委相關人員做出違法勾當后,村民也往往不會通過相關程序對相關人員進行罷免,而通過法律途徑向相關部門進行舉報更無從談起。不難看出,農村的治理模式存在極大的弊端和不足,與現代化的治理理念出現了嚴重的脫節和背離。


        當前我們雖在大力推進構建法治社會的進程,但個別偏遠的鄉村,仍是法治延伸不到的地方。正是法治的空白,法治觀念的缺失,以及基層治理的羸弱,讓基層治理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沒有按照法律程序解決,只會給村民帶來無窮的災難。


        [對策措施]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既要傳承發展我國農耕文明中的優秀傳統,又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2019年一號文件中給出了以下具體改革的方向供大家思考。


        一是增強鄉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發揮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加強自治組織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推進村級事務公開,加強村級權力有效監督。指導農村普遍制定或修訂村規民約。推進農村基層依法治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二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宣傳教育,做好農民群眾的思想工作,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出一批文明村鎮、最美家庭,挖掘和樹立道德榜樣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支持建設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設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鎮、村寨。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和鼓勵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采取約束性強的措施,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三是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杜絕“村霸”等黑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嚴厲打擊敵對勢力、邪教組織、非法宗教活動向農村地區的滲透。推進紀檢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堅決查處發生在農民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深化拓展網格化服務管理,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農村社區。加強鄉村交通、消防、公共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地質災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發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


        深化系列制度改革,激發農村活力


        報告摘要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并從“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5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舉措和措施。


        公考解讀


        [取得的成就]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上,農村一直發揮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40年前,正是安徽小崗村的18戶農民點燃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星星之火,使得改革開放的春風迅速吹遍神州大地,釋放了我國巨大的發展潛力。而在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我國廣大農村的推廣和普及,農村的生產積極性同樣得到極大解放,激發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從農業稅的廢除到農業補貼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從村民自治的實施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


        [原因]


        歷史鮮明地告訴我們,正是得益于改革,農村生產力才能得到極大解放,農村社會才能和諧穩定,農業現代化才能跨越式發展,農民各項權利才能有效維護;也惟有用好改革這一法寶,才能順應“三農”發展中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化解面臨的各種矛盾與各類風險,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培育源源不斷的動能。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突出,尤其是農村改革內部的攻堅任務更加艱巨,外部的國際國內環境更加復雜,這都要求我們,對于農村改革,力度只能增不能減,手段只能優不能缺,信心只能提不能頹。


        [面臨的問題]


        一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改革的重心在上世紀80年度中期由農村轉向城市,我國農村改革勢頭逐步趨緩,此后農村經濟社會雖然仍保持穩步發展勢頭,但發展速度明顯落后于城鎮,城鄉差距不斷擴大。


        二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在改革開放初期發揮著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的各項制度措施開始逐步顯現出其局限性,我國農村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面臨著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程度不高,生產技術水平總體落后,生產效率相對較低的問題。


        三是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規模由農村轉移到城市,農業生產也面臨著農業生產人口老化,各類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人才短缺的問題。


        四是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情況更加復雜。要破解目前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各類難題,根本出路在于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村各領域改革,不斷激發農村發展的新活力。


        [對策]


        改革沒有終點,改革永遠在路上。面對目前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問題,必須直面挑戰,積極推動并深化農村各領域改革,加快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釋放發展新動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文件給出了以下改革的方向供大家思考。


        一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范合作社建設,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


        二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研究出臺配套政策,指導各地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體辦法,確保政策銜接平穩過渡。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修改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三是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按期完成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集體資產各項管理制度。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做好成員身份確認,注重保護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權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繼續擴大試點范圍。


        四是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則,強化高質量綠色發展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按照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取向,用好差別化準備金率和差異化監管等政策,切實降低“三農”信貸擔保服務門檻,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領域特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


        農產品保障 發揮農業基礎作用


        報告摘要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分別從“穩定糧食產量?!?“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舉措和措施。


        公考解讀


        [重要性]


        農業興,則天下安;農業衰,則社稷危。這是已被人類歷史反復證明的重要發展規律。農業從來都不僅僅是生產問題,還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當前,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的功能逐漸拓展,不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功能。無論是實現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的基本要求,還是完成讓全國農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的中心任務,以及滿足緩解生態壓力的迫切需要,都離不開農業這個壓艙石、穩定器。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風險和困難明顯增多。如果農業出現大的滑坡,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出了問題,不僅會帶來物價上漲,使經濟發展陷入增長下行和物價上行“雙碰頭”的被動局面,而且會影響社會穩定。必須始終繃緊端牢“飯碗”的弦,把加強農業特別是抓好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落到實處。


        [成績]


        第一,2018年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繼續實現豐收,糧食生產總量繼續維持在6億噸水平以上,支撐著其他行業的發展,很好的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與此同時,其他農產品總量供給都非常充裕。


        第二,農業的發展質量在不斷優化:高端化、品牌化、差異化的農產品滿足了城鄉億萬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需要,同時一二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第三,農業新產業新業態不斷發展,觀光旅游、休閑農業、互聯網+農產品、加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對解決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活躍農村經濟,效果都非常明顯。


        第四,綠色發展深入人心。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系統工程扎實推進,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牧則牧,進步非常明顯。


        [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應當對未來農業發展、保障糧食供給安全保持清醒認識。人多地少、自然災害頻繁,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情,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是我國當前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特征。這些因素,使我國發展面臨的耕地和淡水資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還要看到,隨著人口數量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社會對保障糧食等農產品有效、安全供給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我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后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加之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國內農產品市場受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越來越大,穩定國內農產品市場面臨新的壓力。


        [對策措施]


        一是穩定糧食產量。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落地,穩定完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舉措,挖掘品種、技術、減災等穩產增產潛力,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發揮糧食主產區優勢,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健全產糧大縣獎補政策。壓實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穩定糧食生產責任。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


        二是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統一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考核、上圖入庫。加強資金整合,創新投融資模式,建立多元籌資機制。實施區域化整體建設,推進田水林路電綜合配套,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優先向“兩區”安排。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與現代化建設。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力度。加強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修復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


        三是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支持長江流域油菜生產,積極發展木本油料,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合理調整糧經飼結構,合理確定內陸水域養殖規模,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降低江河湖泊和近海漁業捕撈強度,全面實施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禁捕。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監管體系、監測體系、追溯體系。加大非洲豬瘟等動物疫情監測防控力度,嚴格落實防控舉措,確保產業安全。


        四是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建設農業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基地,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平臺,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科技創新聯盟、產業創新中心、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科技園區等建設。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培育農業科技創新型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牽頭實施技術創新項目。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農業領域知識產權創造與應用。加快先進實用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建立健全農業科研成果產權制度,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完善人才評價和流動保障機制,落實兼職兼薪、成果權益分配政策。


        五是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立足國內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科學確定國內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健全保障體系,提高國內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進程,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國農業企業集團,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報告摘要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動搖,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落實工作,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為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基礎。


        公考解讀


        [重要性]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數千年來,我國歷史上一直有著“重農”的傳統。從“民不賤農,則國安不殆”到“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從“農,天下之大業也”到“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數千年農耕文明源遠流長,鑄就了我們“重農”的基因和底蘊,奠定了一個大國發展的堅實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風險和困難明顯增多。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要穩住“三農”,守住這個戰略后院,發揮好“三農”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


        現實不斷提醒,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一條腿長一條腿短”還比較突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作為最基礎的產業、最廣闊的區域、最多數的群體,農業不能拖后腿、農村不能掉隊、農民不能缺席。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能否落到實處,直接關系到“三農”這個戰略后院能否守住,農村工作硬任務能否按期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目標能否實現。


        [原因]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未來兩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刻,舉全力求必勝。距離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僅剩兩年時間,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因而未來兩年越發顯得關鍵。這期間的取得的成果,將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戰最終的勝利。必須全力以赴抓脫貧,將工作重心放在農業農村,讓農民順利致富脫貧。


        二是在內部改革和外部擠壓下,“三農”發展利于社會穩定。當前,在內部深化改革,外部沖突不斷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一方面是自身增長動力不足,必須換擋升級;另一方面是外部競爭和沖突風險增大,從而更加依賴內生增長動力。所以,加快“三農”事業發展,對于“穩”字當頭的2019年極為重要。


        三是“三農”發展顯展滯后,貧富差距拉大的現狀需要改變。工業現代化、服務業現代化,似乎是對中國當前二三產業比較準確的描述。但是,農業現代化的道路還很漫長。既有土地制度約束限制農業產業化發展,也有國家、社會對農業投入不足,整體條件落后的原因。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減小貧富差距具有積極意義。


        四是農村的消費能力提升尚有空間,拉動經濟增長任重道遠。近年來,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但數據顯示,消費增長疲態已顯。大城市中產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年輕群體負債生活更勝“月光”。反而鄉鎮農村由于生活的費用成本更低,有更多可以支配的積蓄。未來,消費對經濟拉動的新動能或許在7億農民。當然,前提是農民能放心敢花錢。


        [對策措施]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四個優先”要求能否落到實處,直接關系到“三農”這個戰略后院能否穩住,關系到農村工作硬任務能否如期完成,關系到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必須把優先理念牢固樹立起來,作為做好“三農”工作最重要的原則。以此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實效,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贏得主動。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必須打破城鄉二元的制度藩籬,重塑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要扭轉“重城輕鄉”的思維定式,讓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財政投入向農村傾斜,強化鄉村規劃引領,全面發展農村社會事業。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全面加快農村改革步伐。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推進農村改革,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政策,保障農民土地權益,激活農村“沉睡”的資產資源。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把小農戶發展為家庭農場,把農戶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共同闖市場。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則,加快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三農”工作是“一把手工程”,要把五級書記抓“三農”的要求落到實處,各級黨組織書記都要謀劃出臺重要政策舉措和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實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其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戰斗堡壘作用。


        發展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


        報告摘要


        一號文件指出,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并從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支持鄉村創新創業六個方面提出發展鄉村產業。具體內容將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鄉村手工業、“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休閑旅游、信息進村入戶、鄉村企業、返鄉創業園等都列入政策鼓勵和支持的范圍。


        公考解讀


        [原因]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主要表現在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表現在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鄉村振興,產業為先,產業興旺是重點,需要千方百計凝聚起產業興旺新動能。


        [重要性]


        產業興旺,是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要求。對于國家發展全局來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食物需要,是基本要求,也是重大挑戰。農業中的大田種植業、園藝業、養殖業等,都是為了解決好吃飯問題,都是為了讓人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即便是休閑旅游觀光農業,也與吃飯問題相關,能夠讓人民吃得更加愉悅。


        產業興旺,是農民的迫切要求。對于農民來說,產業興旺最大最直接的意義是解決就業和收入兩大問題:盡管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選擇到城市里去務工,但對于農村來講,農業收入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仍然留在農村里的人來說,仍然是最重要的收入。


        產業興旺,會促進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發展了,農民收入提高了,就會更加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就能更好地保護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其實,落后的農業狀態,對生態的破壞最大,例如原始農業的“刀耕火種”;現代農業更注意生產與生態的協調,注意可持續發展。


        產業興旺,有助于鄉風文明。物質文明,不等于精神文明;但是如果物質文明低下,那么精神文明好不到哪里去。古語說,衣食足而后知榮辱,是有其道理的。


        產業興旺,有利于鄉村的有效治理。大家都有活可干,有錢可掙,鄉村秩序就更為穩定,鄉村治理就更為平順有效。


        產業興旺提升農村公共服務。產業興旺不僅直接促進農民的生活富裕,同時會提升教育、醫療、保障、基礎設施等農村公共服務,這對農民接受公共服務、維護公共服務、支持公共服務,具有促進作用。


        [對策措施]


        關于發展鄉村產業,文件中從以下六個方面給出了方向:


        一是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支持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新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大力挖掘農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健全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二是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支持主產區依托縣域形成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發展適合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經營的農產品初加工,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三是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支持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擴大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加強國家數字農業農村系統建設。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依托“互聯網+”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五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轉移就業和增收。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扶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鄉村企業,增加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崗位。


        六是支持鄉村創新創業。支持建立多種形式的創業支撐服務平臺,完善鄉村創新創業支持服務體系,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市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加強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設,支持創建一批返鄉創業園,支持發展小微企業。

       

        精準施策 脫貧攻堅


        報告摘要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聚力精準施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分別從“不折不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主攻深度貧困地區?!?“著力解決突出問題?!?“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舉措和措施。聚力精準施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今明兩年“三農”領域必須完成的頭號硬任務。


        公考解讀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貧困村的情況各不相同,脫貧致富沒有統一的樣本,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困難群眾時多次強調:“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勢利導,進一步堅定信心、找對路子,堅持苦干實干,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些話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讓我們悟出一個真理: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施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


        [成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就全國扶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深入推進大扶貧開發,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深入推進精準脫貧,實現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有效緩解了農村貧困狀況,有力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問題]


        我國扶貧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但也要看到,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難啃的硬骨頭,任務十分艱巨。


        宏觀來看,目前,我國貧困人口總量仍在千萬數量級,其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居高不下,諸如“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高、基礎條件薄弱,戰勝貧困的難度很大。


        在微觀層面,建檔立卡的部分貧困戶存在等、靠、要、懶等現象,有的脫貧之后出現返貧,亟待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提高精準扶貧的質量。


        [意義]


        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


        扶貧工作是第一民生工程、頭等大事,是當前所有工作的重心。脫貧攻堅工作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讓貧困人口脫貧,體現黨的理想信念宗旨和路線方針政策,是習近平總書記情之所系、心之所惦。


        精準施策是扶貧工作取得成功的關鍵。只有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癥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才能真正將扶貧落到實處,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樣化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路徑。


        [對策措施]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的決心,要精準施策,要下足“繡花”功夫,助力脫貧攻堅圓滿收官。2019年一號文件中給出了以下具體改革的方向供大家思考。


        一是不折不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咬定既定脫貧目標,落實已有政策部署,到2020年確?,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堅持現行扶貧標準,全面排查解決影響“兩不愁三保障”實現的突出問題,防止盲目拔高標準、吊高胃口,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加強脫貧監測。進一步壓實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考核評估,精準問責問效。繼續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組織開展常態化約談,發現問題隨時約談。用好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成果,推動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


        二是主攻深度貧困地區。瞄準制約深度貧困地區精準脫貧的重點難點問題,列出清單,逐項明確責任,對賬銷號。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繼續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特色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金融扶貧、社會幫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各級財政優先加大“三區三州”脫貧攻堅資金投入。對“三區三州”外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脫貧難度大的深度貧困地區,也要統籌資金項目,加大扶持力度。


        三是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注重發展長效扶貧產業,著力解決產銷脫節、風險保障不足等問題,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措施,著力解決重搬遷、輕后續幫扶問題,確保搬遷一戶、穩定脫貧一戶。加強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避免因貧失學輟學。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多重保障措施,筑牢鄉村衛生服務網底,保障貧困人口基本醫療需求。扎實推進生態扶貧,促進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協調。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加強開發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統籌銜接,著力解決“一兜了之”和部分貧困人口等靠要問題,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切實加強一線精準幫扶力量,選優配強駐村工作隊伍。關心關愛扶貧干部,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解除后顧之憂。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厲查處虛報冒領、貪占挪用和優親厚友、吃拿卡要等問題。


        四是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攻堅期內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后,相關扶貧政策保持穩定,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研究解決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眾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堅持和推廣脫貧攻堅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好路子。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對摘帽后的貧困縣要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發展成果,接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偨Y脫貧攻堅的實踐創造和偉大精神。及早謀劃脫貧攻堅目標任務2020年完成后的戰略思路。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報告摘要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公考解讀


        [原因]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動力引擎。


        隨著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近些年來我國在公共文化服務上的投入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功能更加齊全。但是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于生活配套設施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即使是在鄉村地區,必要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群眾也越來越關心。在鄉鎮振興的大背景下,要建設好農村,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外,公共服務體系的水平也不能落下。特別是在教育、醫療和文化“三大板塊”上,需要下足“繡花功夫”,久久為功的持續建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存在的問題]


        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總量受限。在我國部分地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明顯不足,甚至可以說,在個別農村地區還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能夠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務。比如,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上學貴的難題依舊存在。


        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績效缺位。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內的投資與快速增長的財政支出和經濟體量相比,還相差甚遠,特別是在部分民生與公共安全領域,其投資增長更加緩慢,難以充分滿足城鄉居民對基本公共服務的訴求。更為重要的是,部分地方政府的不同部門之間經常出現職責模糊、辦事效率低下、監管不力等問題,使得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更加低效。


        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失衡。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對于同種類的基本公共服務,鄉村的質量較差,城市的質量較高。在很多農村地區,由于政府財力十分有限,人們對政府行為的監管相對缺位,使得農民的參與意識和維權意識相對薄弱。而一旦利益訴求和表達渠道受阻,就給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帶來諸多隱患。


        [參考對策]


        提升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文件中從以下方面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教育方面,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加強農村兒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學前教育。


        醫療方面,加快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建立健全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同步整合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社會保障方面,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優撫安置制度。


        文化事業方面,要加快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支持多層次農村養老事業發展,加強和改善農村殘疾人服務。建立城鄉統籌的基本公共服務經費投入機制,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標準。


        農村環境建設


        報告摘要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階段性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


        公考解讀


        [原因]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重要任務,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也應看到,各地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差異較大,一些農村地區仍然存在“臟亂差”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體現在:


        一是重經濟,輕環保,發展是短板。建設好農村人居環境,生態環境保護是關鍵,但發展不充分是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滯后的根本原因。


        二是重硬件,輕軟件,意識是短板。目前農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不高,綠色生產和發展的積極性不夠,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提升。


        三是重投入,輕管理,技術是短板。鄉村環?;A設施使用不當和維護不善等問題逐漸顯現,如何進行資金管理和基礎設施維護,成為農村人居環境中的突出問題。


        四是重眼前,輕長遠,規劃是短板。發展時出現注重眼前經濟利益,忽視長遠生態利益,存在只解決表面現象、治標不治本的問題。


        [對策措施]


        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要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鼓勵各地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簡便易行、長期管用的整治模式,集中攻克技術難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注重實效,防止做表面文章。


        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解決農村“吃水難”和飲水不安全問題。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完善縣鄉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向村莊延伸;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健全村莊基礎設施建管長效機制,鼓勵地方將管護費用納入財政預算。


        加強農村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實現畜牧養殖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全覆蓋。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創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全面保護天然林,加強“三北”地區退化防護林修復。


        強化鄉村規劃引領。把加強規劃管理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實現規劃管理全覆蓋。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土風貌,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加強農村建房許可管理。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中文字幕_日韩无码视频免费观看_亚洲高清无码免费在线_国产精品日韩专区在线播放
      <track id="jlap1"></track>
      <object id="jlap1"></object>
    1. <wbr id="jlap1"></wbr>
      <u id="jlap1"></u>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1. <wbr id="jlap1"></wbr>
        <wbr id="jlap1"></wbr>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