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青少年勞動教育
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公考通(www.ssrtes.com)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青少年勞動教育”,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后能學會其中申論答題思維。
【背景鏈接】
據《半月談》報道,有國內外相關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只有12分鐘。記者在部分省份采訪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青少年勞動教育缺失問題,已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自理能力缺失,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時間、勞動能力出現“雙赤字”,貌似孩子生了病,但病因還得從家長和學校身上找。如何讓勞動教育實至名歸 ,成了當下的棘手問題。
【權威論述】
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習近平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習近平
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習近平
一個健康向上的民族,就應該鼓勵勞動、鼓勵就業、鼓勵靠自己的努力養活家庭,服務社會,貢獻國家。——習近平
[勞動精神的三個層次]
習近平總書記對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的講話主要有三個層次。
一是積極引導,努力讓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對勞動有端正的態度;
二是持續教育,讓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對勞動有正確的認識;
三是大力提倡,讓學生長大后能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為黨、國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對勞動有具體的行動。
【原因】
先從家長方面來看。如今,一對夫妻大多只有一或兩個孩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在父母的眼里,不是小王子就是小公主,捧在手里怕摔著、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還忍心讓孩子干體力活。而且,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等觀念影響,很多家長對勞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愿意讓勞動擠占了孩子的學習時間。
再從學校方面來看。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少學校同樣存在著誤區。有的僅滿足于開了課、完成課時,勞動教育課本化、游戲化、表面化現象突出;有的以學生安全為由,以課代勞、以教代勞、以說代勞、以畫代勞普遍存在;更有甚者,為了不耽誤放學,有的花班費雇人打掃教室,直接讓孩子當起了甩手掌柜。
【意義】
從普遍意義看,勞動是創造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會不斷進步的根本動力。馬克思提出的“勞動創造了人”成為大眾常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學會生存”成為國際共識。
勞動教育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從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社會積累的生產生活知識技術,獲得勞動技能、職業體驗、社會經驗,知稼穡之艱難,察民生之疾苦,著重培養自食其力的本領、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和勞動創造的精神。
顯然,勞動教育是培養青少年運用知識技能獲得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教育實踐,可以培養青少年尊重勞動、勞動人民和勞動成果,培養自我服務的技能以及認真、負責、創造性地對待勞動的態度,培養合作勞動和獨立勞動的能力。
勞動教育要幫助青少年正確評價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了解社會百業分工和個人職業傾向,明白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職業都有意義,都很光榮。
【參考對策】
首先,要解決好孩子“沒時間”“不會勞動”等問題。很多孩子不是“不愛勞動”,而是“沒時間”“不會勞動”。很多父母很少主動教孩子諸如整理房間、打掃衛生、洗碗等孩子完全可以勝任的家務,通常是大包大攬家務活,他們認為孩子該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在家務活方面“浪費”時間不值得。
其次,要避免學校勞動教育陷入課本化、游戲化、表面化。學校當前的勞動課,實際是“綜合實踐課”,真正讓學生動手實踐的內容并不多,大多數學校僅滿足于開了課、完成課時,勞動教育課本化、游戲化、表面化突出。許多學校甚至以保障學生安全為由,以課代勞、以教代勞、以說代勞、以畫代勞。
其三,要避免社會實踐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社會實踐,本是對校內勞動教育不足的補充。然而,由于校外勞動資源匱乏,學農基地稀缺是各地普遍面臨的情況,加上很多學校的學生是帶著優越感、懷著春游心態來走馬觀花一下,距離“出出力、流流汗”的勞動體驗要求相差甚遠。
其四,還要處理好政府購買服務與學生承擔勞動的關系。過去學校都實行崗位責任制,每個班要包一塊校園公共區域的衛生,如今學校里都有專門的保潔人員,學生擔任值日生承擔的工作只是簡單的擦黑板、掃地、擦窗臺等。更有一些學校的班級索性花班費雇人打掃教室,直接替代了學生早晚值日勞動。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
1.培養勞動精神 為孩子幸福奠基
2.加強勞動教育 促進全面發展
[精彩開頭]
示例
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沒有單獨的智育,也沒有單獨的德育,也沒有單獨的勞動教育。五育是一個緊密聯系的辯證統一體,以德育為核心,共同服務于塑造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一目標”。人才培養的最初目的,是形成立體全面的人格,勞動教育工程是全面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水澆花蕾,不容偏頗。
[精彩結尾]
示例
平凡孕育偉大,勞動創造價值,生活的美好,社會的進步,無不源于平凡艱辛的勞動。勞動教育不能成為雞肋,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共識并積極行動、落實,勞動教育才有望實至名歸。
來源:
工人日報:讓學生動動手,怎么這么難?
半月談:當下我國青少年勞動教育缺失 令人擔憂
檢察日報:青少年勞動意識淡薄 勞動時間、勞動能力出現“雙赤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