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小程序亂象頻出
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公考通(www.ssrtes.com)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小程序亂象頻出”,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背景鏈接】
小程序因“用完即走”、不用下載安裝等特點,近一兩年來發展迅猛。但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小程序也暴露了諸多問題,有的成為虛假宣傳的“重災區”、售假高仿的“新天地”,有的扮演著套路貸等違規APP“中轉站”的角色……
2017年1月,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在移動APP泛濫成災的時代,小程序憑借其無需下載、方便快捷的特點,獲得越來越多互聯網用戶的青睞。統計數據顯示,與2016年相比,2018年國內年度APP新增數量降幅超過50%,而從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僅半年時間,小程序總數從102萬上升至243萬,年底有望超過APP數量。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新生事物的出現必然是以讓生活更美好為最終目的,但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與之相違背的狀況,面對小程序亂像,相關監管部門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綜合分析]
“超級APP+小程序”的模式給用戶帶來了便利,同時吸引更多小程序入住平臺,形成了以社交關系為依托,多種服務交互體驗的場景,進一步增強了流量粘性,但是平臺方審核流程寬松,給了不法分子巨大的操作空間。審核方的平臺放任是亂象發生的主要原因。作為既得利益者,平臺方一方面通過引進小程序從而進一步積累用戶流量;另一方面,通過和小程序的合作,平臺可以直接從中受益,因此平臺方對于小程序亂象經常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先上線后治理的情況在當下十分普遍。
誠然,小程序熱度的持續走高的確給平臺帶來巨大利潤,但如果任由亂象發展,流量紅利將不可持續。對于平臺來說,小程序出問題直接有損平臺社會公信力。
平臺自我監管的失位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外部監管的不健全。社會發展到今天,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包裝外殼層出不窮,法律不可能快速跟進,因而常常暫時缺位,企業也抓住法律的空當攫取利益。
[參考對策]
平臺作為小程序監管的首要責任人,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不僅一個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更是立足長遠發展的戰略考慮。
面對日益進步的互聯網技術,在法律未能緊跟社會發展時,監管部門不能坐等法律法規的更新,而應按照現有法律框架對新事物發展給予一定的指導和約束,同時針對新興特殊情況,要加快出臺行業規矩,做到有法可依。
有效的監管離不開監管部門頂層設計,加強監管的意義不僅在于治理已有的亂象,更在于為用戶提供了維權的途徑,基于外部監管,平臺自律與用戶自我防范意識將會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廣大互聯網用戶是各種小程序的接觸者和使用者,對于不合理,甚至是違法違規亂象是最具有發言權的,當監管失位時,用戶的反饋是平臺進行有效監管最好的依據。
平臺方在下架關停違規小程序的同時,一方面需要提升對小程序的信息披露要求,另一方面要與監管部門信息共享,違規必查,追責到底。
資料來源:
光明網:小程序亂象頻出,監管發力才有大發展 作者:盤和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