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指導
申論素材積累:3則人物案例故事+熱點評述
http://www.ssrtes.com 2022-12-22 10:57 來源:公考通
這里梳理了一些《人民日報》中的人物素材,多多積累,說不定申論大作文能用上!
1、適用主題:青春奮斗
人物:新疆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會長初雯雯
故事:初雯雯是一名90后自然保護工作者。從兩歲起,她就被從事野生動物研究工作的父親帶到野外,在阿爾泰山度過了童年時光。大學畢業后,她追隨父親的腳步,回到家鄉,投身自然保護工作。2021年,初雯雯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作為中國青年代表發言。不久前,初雯雯榮獲第二十六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點評摘選: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在布滿荊棘的高山叢林,在荒無人煙的大漠邊陲,初雯雯和團隊成員們為了共同的夢想努力,用熱愛與堅守寫下青春華章。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這是廣大青年放飛青春夢想的最好時機,也是奮斗向未來的底氣所在。包括初雯雯在內的廣大青年用實際行動證明:青春有為,人生無悔。
把個人奮斗融入民族復興的時代洪流,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更好實現人生價值。
青春的印記鐫刻在高山原野、荒漠戈壁、海島邊疆,鐫刻在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一個個青年的拼搏奮斗,匯聚成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成就的是一個青春盎然的中國。
2、適用主題:平凡與不凡
人物:李培生、胡曉春
故事:李培生、胡曉春在安徽黃山風景區分別從事環衛保潔和迎客松守護工作,2012年和2021年先后入選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今年8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他們回信,對他們“長年在山崖間清潔環境,日復一日呵護著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護美麗的黃山”的敬業奉獻精神給予充分肯定,對他們繼續發揮“中國好人”榜樣作用提出殷切期望。
點評摘選:
一年365天,300天住在山上,胡曉春也曾厭倦生活的單調。但對黃山、對工作的責任感,支撐著他們戰勝恐懼和寂寞,兢兢業業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
李培生、胡曉春的敬業奉獻精神如春風化雨,不僅為黃山如畫風景作出貢獻,還感染帶動游客文明旅游。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飛水飛山亦飛。黃山奇崛美景的背后,還有許多像李培生、胡曉春這樣的守護者。
雖然做著平凡的工作,但正是他們在日升月落中的忙碌、在寒來暑往中的堅守,讓黃山美景常新、青松常在。
在飛濺的焊花里點燃夢想,在大街小巷間往來穿梭,在流水線上辛勤忙碌,在廣袤田野躬耕不輟……正是無數個默默無聞的堅守者、奮斗者,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才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也成就了國家的繁榮發展。
站在更宏闊的視野上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樣需要每一個人“做好當班的事”。這是個人成長成才的途徑,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期待,更是時代賦予的使命。
3、適用主題:如何看待見義勇為
人物:見義勇為的圣發林
故事:前不久,江西省豐城市的一個小區發生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一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八旬老人被發現懸掛在4樓窗外,隨時都有掉落的危險。千鈞一發之際,小區一位名叫圣發林的志愿者果斷順著管道迅速爬上樓,短短一兩分鐘便成功救下這位八旬老人。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圣發林雖是聽障人士,卻熱心志愿服務,疫情防控期間主動報名當志愿者,為小區居民送菜、運物資。日前,圣發林被評定為“豐城市2022年度見義勇為先進分子”。
點評摘選:
扶危救困、見義勇為,既是個人美德的展現,也是正能量的凝聚,更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
無論是為家國安寧赴湯蹈火,還是為他人安全挺身而出,抑或是細微處的暖心之舉,均豐富了“義”字的內涵。
看到他人遇到危險或需要幫助,平凡英雄們挺身而出、伸出援手,以平凡之軀行英雄之事,樹立起可信可學的身邊榜樣。
許多英雄壯舉雖只發生在一瞬間,卻似一團火,給人持續的溫暖。一個個彰顯人性光輝的瞬間,背后是長期內化于心的道德、愛心積累和社會文明水位的持續提升。
表彰見義勇為英雄模范,為見義勇為者撐腰,推動形成崇尚、支持、敢于見義勇為的良好社會風尚,定能讓更多凡人善舉不斷涌現,讓嘉德懿行浸潤社會每個角落。
來源:學習大國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