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2023年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縣級卷)
http://www.ssrtes.com 2024-03-13 16:14 來源:永岸公考
2023年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縣級卷)在此發布。本套2023年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縣級卷)來自考生回憶,由永岸公考整理。
2023年公務員多省聯考《申論》題(河南縣級卷)
材料一
1.2米寬的木床、一個衣柜和一張單人書桌,4平方米的臥室被塞得滿滿當當,但15歲的小王很滿足。“這是我第一張書桌,床也終于不塌了。”他用力在床上坐了坐,展示著新床的扎實。“小王家4口人,他和妹妹以及患病的姑姑,全靠低保和父親做零工維持生活。”冶金社區杜書記至今記得小王臥室以前的樣子,“衣服、書全部堆在床上、地上,床板中間還有兩個大洞。”
石橋街道辦易主任介紹說:“過去街道也曾收到社會捐贈,但資金有限,援助面小,且大多是送錢送米油等傳統方式。在街道,和小王家類似的困難家庭還有不少。他們能享受政府兜底政策,但生活仍被重病、收入低、老人無人贍養等問題纏繞。對這些情理之中、政策之外的難事,我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此,我們成立了一個街道級社區服務中心,期望在街道層面聚攏更多資源。”
2020年市慈善總會對石橋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進行實地考察,并決定在石橋街道正式成立全市首個街道級“社區陽光基金”,市、區兩級慈善總會共提供資金80萬元,多家愛心企業聯合捐贈了36萬元,再加上街道原有的慈善資金和居民捐款,一共籌集了137萬元資金和價值15萬元的物資。
有了資金,該用在哪兒?怎么用?經過街道、社會組織和居民的共同商議,石橋街道“幸福家園社區陽光基金”社區公益提案大賽應運而生。“讓專業的社工機構和社會組織到社區走訪調研,了解居民需求,找準社區問題,拿出解決方案,再通過專家評審、居民投票決定支持哪個項目。這樣既能有效回應居民需求,也能讓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易主任說。
第一屆提案大賽共征集到80個公益項目,并最終確定支持23個項目,涵蓋特殊困難人群幫扶、助學助困、關愛婦女兒童、養老服務、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等多個方面。
“征集到項目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工作還在后面。”美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小李說。與以往直接到社區開展服務工作不同,石橋街道將基金支持項目運營工作交給美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小李每個月都會召開陽光基金項目推進會,召集參與項目的社會組織成員、街道社區代表和居民代表,共同交流項目進展、困難、資金使用情況,并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同時,她還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前來指導,確保項目進度。
易主任說:“規范化、專業化的運營和指導,不但保障了居民權益,還促進了社工人才成長。如今,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已匯聚10余家社會組織,培育孵化126支社區自治組織,培育社工人才近300人,還成為本市多所高校社工專業學生的就業見習基地。”
專業的平臺、新穎的項目,吸引了更多專業人才的加入。2021年,社工專業的小婷研究生畢業后入職老伙伴養老服務顧問中心。她在這里完成了由大賽催生的“養老顧問”等多個項目,有的項目還獲得了民政部的專項支持。
基金設立之初,易主任就擔心這個“小錢袋”“癟”了怎么辦?結果居民王大媽自費為“養老顧問”項目印發宣傳卡片;一位在石橋街道生活了30多年的居民,將數萬元退休金全部捐給了基金,“這些捐款,就用在我居住的地方,怎么用都看得見摸得著,非常有意義。”居民的言行讓易主任對基金的能量有了新的認識,也促使他思考如何讓每一個參與者、受益者都成為基金的“代言人”。
2021年9月,石橋街道開展了“社區陽光基金”募捐活動。數十名志愿者和23家愛心企業參與到線下義賣、義診、口腔檢查、金融咨詢等服務活動中,僅3天時間,便有1.1萬人次捐款捐物總計超過50萬元。此外,石橋街道還在探索從財政資金支持、線上線下募集、專項募集、社區資源創收等方面進行自我“造血”和“續血”,“小錢袋”不“癟”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更讓人欣慰的是,在第二屆社區公益提案大賽中,有不少項目都是居民自己的點子。轄區內民營醫院負責人希望能為困難老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熱愛舞蹈的蔡阿姨想組建社區舞蹈隊讓更多獨居老人“動起來”……一個個普通居民正借助基金的力量,回報自己生活成長的地方。一個個項目讓人真切感受到“社區陽光基金”背后的意義——讓溫暖傳遞到更多角落。
材料二
山核桃是L縣的特色農產品。幾年前,因山核桃種植規模無序擴張,加之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導致山坡植被大面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山核桃品質逐年下降。痛定思痛后,L縣首先是開展了一場生態修復行動,“退果還林”2萬畝,退出后的山核桃林禁止除草、施肥、除蟲、采打等經營活動,由村集體看管。正常經營的山核桃林,則鼓勵生態經營,推廣自然落果,不濫用農藥、化肥,減少人為干預。隨著生態經營逐步推廣,山核桃林的產出更穩定,品質也更好。其次是推進山核桃林流轉,推廣適度規模經營,提升山核桃林的生產效益,解決了由于種植成本上漲、分散經營等原因導致的山核桃林投入產出比持續下降,年輕一輩經營山核桃林的意愿持續下降問題。
種植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現在面對的難題是:L縣山核桃產業生產主體眾多,很多是家庭作坊,質量參差不齊,以次充好。雖然相關部門不斷加強對山核桃產品生產和銷售環節的監管,但收效甚微。為此,L縣分別在A鎮、B鎮進行了兩種探索:
A鎮:發布“天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覆蓋包括山核桃在內的眾多農產品。委托省山核桃產業協會牽頭制定“天目”山核桃系列標準,包括炒制山核桃、手剝類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三個標準。要獲得“天目”品牌使用授權,企業需要申請,產品要符合標準。市場監管部門會不定期抽查,如果授權企業的“天目”產品不符合相關標準,將撤銷授權并向社會公布,同時在一定時間內禁止該企業再申請。目前已有8家山核桃企業獲得授權,太康炒貨食品廠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我們有兩款產品用了‘天目’品牌。”程廠長說,“這兩款山核桃的品質是我們產品中最好的。‘天目’需要好的產品來支撐,我們也需要‘天目’這個公共品牌提升消費者的認可度。”獲得“天目”品牌使用授權后,程廠長感受最深的是縣政府和A鎮對品牌推廣的力度遠遠大于自己一家企業的力量。
B鎮:全縣山核桃加工企業有280多家,光是B鎮就集聚了170余家炒貨食品加工產業鏈企業。但這些企業大多是給品牌企業代加工,盡管做自己品牌的也有,然而利潤薄,規模、名氣都不大,沒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2022年,天生記總部落戶該鎮,B鎮終于有了第一個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堅果類品牌。天生記楊副總經理說:“看著都是山核桃,但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天生記不僅在企業文化、市場知名度等方面有優勢,更為重要的是天生記將規范經營、現代化生產、市場營銷、科技研發等帶到了B鎮。鎮政府要求我們要積極發揮好示范作用,因此天生記山核桃加工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透過玻璃大家都能看到。另外我們的數字工廠已經投用,如果其他山核桃加工企業有打造數字工廠的需求,我們愿意提供幫助。”
對于天生記,程廠長認為:“大家可以合作,一起將山核桃產業做強做大,如果整個市場能做得更大,效益進一步提升,大家都可以從中受益。”
材料三
地處山區的S縣,礦產資源豐富,曾經以采礦、水泥等為主導產業,但發展一度陷入困局。于是開啟了通過做強、補齊、延長產業鏈的方式,向產業鏈式發展要競爭力的努力。如今,已形成金銅、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并正在建設儲能產業鏈。
S縣金銅產業發展中心常主任介紹說:“從2012年建設20萬噸銅冶煉項目開始,我們縣從最初級的礦產冶煉起步,通過一環扣著一環的能力提升,一步一個腳印發展出銅桿、銅板帶、銅箔等加工品生產能力。現在我們不僅能把廢酸、廢氣、廢渣‘吃干榨盡’,還能從中爭取更高附加利潤,行業競爭力、影響力越來越大。”
爾德科技王董事長說:“我們脫胎于S縣水泥廠,現在則是一家半導體新材料企業。近年來,S縣關停大量“小散亂’水泥廠的同時,結合銅冶煉副產品消化和化工產品市場需求,積極引導我們向生產半導體領域所需化工產品方向轉型。我們生產六氟磷酸鋰產品時,啟動資金不足,縣國投公司通過引入工發集團,共同以股權投資方式,利用前期資金撬動風投資金超10億元,幫助建成了年產6000噸的六氟磷酸鋰項目。現在我們公司已破解電子級三氟化氯、電子級一氟甲烷等13個半導體材料技術難題。回頭看,我們一路走來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扶持。”
借助礦業資源優勢,S縣近幾年不僅引進了一些知名企業,布局行業產業鏈的前沿項目,還引進了年產值只有1億多元,但具備先進技術優勢,引領半導體新材料發展方向的旭晶半導體公司。縣委劉書記說:“我們堅持招商選資,摒棄‘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的觀念,滿足產業鏈式未來發展需要的項目,不管大小,都以技術實力、產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作為引進和配置發展資源的標準,并給予用地、融資等支持。”
甫天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楊總說:“在一次產業論壇上,劉書記談起新能源新材料化學品領域的技術路線,比我了解得更深入。我被深深打動了,于是將技術團隊帶到S縣。”通過新產業培育和引進,S縣僅用不到5年時間,就實現了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從0到200億元的產業規模跨越。近三年,S縣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年均增速50%以上。2021年S縣實際使用工業用地6000余畝,推進了10個投資超十億元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項目。
2012年,S縣成立首期規模為5億元的鼎發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交由縣國投公司管理,瞄準主要產業發展方向,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有落地條件的技術團隊和項目。S縣國投公司凌總說,鼎發基金的投資方向主要基于公司的市場調研和分析研判,并通過專業化資本運作團隊,保障基金運作的專業性。
近年來,S縣的科技創新投入連年增長,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9%,連續5年保持全省縣域前列,滿足產業鏈式發展需求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研成果230個,引進培育聚集了國家重大計劃人才8人、省高層次人才127人,建成28個省級及以上科創平臺。
材料四
曾林社區是典型的“村改社區”。近年來,該社區以“近鄰”為基、“聚鄰”為要、“惠鄰”為本,通過“黨建+”鄰里中心建設,提升社區綜合治理水平。
走進曾林社區“黨建+”鄰里中心的黨群服務中心,窗明幾凈、視野開闊。升級改造后,一改此前窗口辦公的風格,開放式的辦公區營造出面對面服務的溫馨氛圍。
曾林社區在“黨建+”鄰里中心建設過程中,堅持“去形式化、去機關化、去辦公化”,打造“一心多點”便民服務圈。辦公空間占比減少80%的同時,引進了政務服務自助一體機,編排印制社區便民服務聯絡卡,開設便民事項預約熱線,為群眾辦事提供更多便利。
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是“黨建+”鄰里中心建設的重要一環。74歲的謝阿姨一有空就會到照料中心同鄰居們一起休閑娛樂、話家常。“社區關心我們老年人,提供了這樣一個好場所,大家都很歡喜。”除了新建照料中心,還配備了社區食堂、兒童之家、親子閱讀室及早教托育中心等8個功能區域,并引進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營。
曾林社區進一步延伸拓展服務功能,設計提煉獨具社區特色的文化標識,建成社區鄉村記憶館,推動社區大學生“反哺”基地、曾林茶產學研基地落地,增設人才驛站等,推動青年人才走進曾林。
“沒想到只是在網格群里這么一提,社區當天就進行了維修,網格的辦事效率太給力了!”日前,居民吳女士說起不久前的一宗路燈快速維修事件,連連點贊。
目前,曾林社區正全面推進“紅色網格化”管理,推動黨小組建立在網格上、黨員沉到網格中、處置融入網格里,成立社區鄰里先鋒隊,選聘32戶黨員中心戶、8名黨員樓棟長,按照每人掛鉤聯系群眾,組織黨員認領責任片區,建立“社區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樓棟長——黨員中心戶”一貫到底的穿透式組織體系,將黨組織的服務延伸至院落樓棟、居民家庭。黨員中心戶家門口都掛有用于亮身份的責任牌。同時,建成3個二級網格黨群服務站,實現駐點辦公,提供前移幫辦代辦便民服務,并建立網格日巡查制度,通過就近設、入戶幫、上門辦,將兒童之家、醫療護理等服務項目送到家。
曾林社區堅持以職業化為基礎、以專業化為方向,選聘一批網格長,通過“老帶新”一對一幫帶,加速提升網格員綜合素養,同時建立社區人才儲備庫,引入致和社工、億家社工等社會公益組織,著力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在推深做實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黨建+”鄰里中心拓寬社群參與渠道,完善訴求表達平臺。在線下,設置居民意見箱,設立部門輪值室,主動對接“兩代表一委員”、紀工委等部門,定期開放接訪群眾,還設置鄰里會事廳,提供民眾議事解難題多元共商平臺。在線上,依托社區公眾號開通鄰里會事留言板,利用“微監督”小程序及時公開居務情況,實時收集群眾訴求和意見。
“不用到醫院,在家門口的衛生健康服務站就能完成心電圖、血常規、血壓、血脂、尿酸、視力等一系列體檢檢查。”曾林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站李站長說。該服務站由街道和社區共建,通過完善“病有所醫”配套,推動優質衛生健康資源和服務人員“雙下沉”,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就診、體檢、取藥、醫保結算一體化的醫療衛生服務。
曾林“黨建+”鄰里中心堅持服務活動常態化,今年來累計開展了“粽葉飄香”“交友趣”“鄰里齊聚鬧中秋”等主題活動20余場,其他日常活動60余場,參與人數超4000人次。此外,社區以文化認同為切入點,繪制景觀墻,既展示了“愛鄉鄰愛曾林”的“聚鄰”文化,又扮靚了村居顏值。
材料五
人間煙火氣,當數夜市最濃。夜市不僅是中老年人的鄉愁,也是年輕人的樂園。在多個網絡社交平臺,夜市話題均為流量熱帖。
為進一步促進就業和消費,提升城市煙火氣,S市準備就能否將以往“全面禁止”的夜市擺攤行為變為“重點區域禁止”,比如人流量大的地鐵口、交通路口等禁止擺攤一事進行研判。為此,專門選派人員對S市的夜市現狀進行了走訪調研。情況如下:
“星光里”夜市人流如織,老王的“地攤照相館”人氣很高。最開始,他的攤位只有一張桌子,后來他和夜市上的朋友合作,以房車為載體,一邊作為拍攝艙,一邊售賣咖啡,掛滿照片的房車自成一道獨特的風景。老王說:“最初,我只是想過渡一下,沒想到一直走到了現在。”
據了解,S市的夜市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租金模式,主辦方收取日租或月租,如果是月租,隨時可退押金;一種是抽成模式,根據攤位的位置和面積進行一定比例抽成。一般來說,越靠近市中心,攤位費越高。
攤販們心頭都有一本賬。“與商場或街頭的店面租金相比,攤位的成本低很多。”老王表示,“生意好的話,攤主一晚上能賺上千塊,少的基本也可以覆蓋成本。擺攤又比較自由,時間上更為靈活。”
晚上11點,在地鐵口賣炸串的鄒阿姨手機響了,接完電話后,她立刻招呼其他攤主收攤,大家心領神會——城管來了。鄒阿姨和丈夫一人一個攤位,擺在兩個相鄰的路口,遠處的兒子見機給父母通風報信。鄒阿姨他們騎上車,藏進一家商鋪的通道里。“我們也想過到政府劃定的區域去擺攤,但是這些區域都不沿道,攤位費也高,對于我們這樣的小攤販并不合算。”鄒阿姨說。
“童年的回憶和煙火氣一起回來了!”老馬停好車,走進“九街夜市”后感慨道。天剛擦黑,“九街夜市”已是人聲鼎沸。步行街兩面是古色古香的殿宇樓閣,中間的小攤次第排開,水果生鮮、燒烤肉串、衣服飾品、美甲、套圈、氣球、鮮花……應有盡有。老馬這次專程帶女兒小美來“趕集”。
像老馬這樣的市民不在少數。“我就喜歡夜市駁雜的熱鬧感。在這里看到了接地氣的S市。”老馬說。還有攝影師專程來拍這種人間“煙火氣”,來逛夜市的人的臉上都有一種“幸福”的表情。
不少市民說,缺少了攤販,這座城市總覺得少了幾分靈氣和暖意,夜市就是一種載體,實現人與人之間更親密的交流,使城市不再是鋼筋水泥的森林。
沒有人不愛路邊攤,除了周邊的居民。小孫是夜市的投訴者。“炒河粉的攤位就在我家樓下,一直鬧到凌晨4點。夜市取締后,一下子清靜了。”
在“岐山夜市”,清潔工大叔指著地上散亂的竹簽、紙盒,吐槽道:“這怎么掃?掃了前面后面還有,永遠也掃不干凈。”他介紹說,至于燒烤攤留下的油污,只能等夜市收攤后才能刷洗。
某區商務委蔡主任認為,一場夜市的背后,除了組織方的精心策劃,還涉及多部門的聯合行動。如果在劃定區域內開夜市,需要交通部門和所在街道的支持;食品攤販的證照是否齊全,需要市場監管局的監督;攤販的市容“善后”,需要街道、城管部門來管;一旦有流動攤販進入夜市,還需要相關部門來執法等。擺攤不能“一禁了之”,但也絕非“一放了之”。“煙火氣”管不好,很可能就變成了“火氣”。
問題一
石橋街道辦易主任被邀請參加全市先進街道創建經驗交流會。請根據“給定資料1”,為他擬寫一份發言提綱。(20分)
要求:準確簡明、條理清晰、有概括性;不超過300字。
問題二
請根據“給定資料2”,對比分析A鎮、B鎮兩種探索的發展理念、路徑選擇的不同之處。(20分)
要求:全面、準確、深入、有條理;不超過300字。
問題三
S縣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實現了產業鏈式發展。請根據“給定資料3”,梳理概括其主要做法。(20分)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晰,有概括性;不超過300字。
問題四
請結合“給定資料4”,談談你對畫線句子“‘近鄰’為基、‘聚鄰’為要、‘惠鄰’為本”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準確、深入,有條理;不超過400字。
問題五
市政府召集相關部門開會,專題研討夜市擺攤的禁放問題。請你結合“給定資料5”中的調研情況,代表街道提出工作建議。(20分)
要求:定位準確、觀點明確、建議合理;不超過400字。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