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通晨讀:美麗中國申論范文賞析及好句積累
2018年公務員聯考筆試時間為4月21日,很多考生復習備考已經進入沖刺提升階段,本文公考通網校一篇優質范文并解讀其寫作思路與文章結構,考生可收藏學習,用作晨讀資料。
>>> 點擊下載電子版:公考通網校每日晨讀申論范文之加強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3.28)
更多晨讀資料下載:http://www.chinaexam.org/course/1127
加強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的關鍵是“美”,是讓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會之美、人心之美。建設美麗中國,我們既要“金山、銀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可見,生態文明在建設美麗中國過程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早日實現美麗中國。
第一段:開篇點題。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早日實現美麗中國。
提高公民生態意識,樹立生態紅線觀念。生態意識是生態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如果缺乏生態意識的支撐,人們的生態文明觀念淡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說,公民生態意識的缺乏是現代生態悲劇的一個深層次的根源。因此,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態意識。一方面要通過公益廣告或者組織志愿者進行宣傳科學生態知識,另一方面要營造科普氛圍。鼓勵公民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環保意識,提高個人修養。
第二段:分論點1──提高公民生態意識,樹立生態紅線觀念。論述了缺乏生態意識的危害,提出必須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態意識,可以通過公益廣告或者組織志愿者進行宣傳,營造科普氛圍。
正確處理經濟與環保關系,推進綠色發展。經濟產業良好發展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原動力。在當前背景下,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節能減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發展循環經濟,做好垃圾處理和再利用。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循環經濟的本質是生態經濟,把“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單向模式轉化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減少廢物的排放,又實現了循環利用,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融會貫通。
第三段:分論點2──正確處理經濟與環保關系,推進綠色發展。分析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兩方面途徑。提出把“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單向模式轉化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模式的對策。
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大生態監督力度。環境保護監管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眾多領域,需要相關部門之間通力合作,形成綜合執法合力,才能確保該項工作順利進行。加大監管力度,對于不遵守法律、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為,要增加處罰力度。同時還應鼓勵公眾及社會媒體對環保工作進行監督。要借助新聞網絡平臺,創新監管形式,實行“在線實時監督環保”的新舉措,為環保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第四段:分論點3──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大生態監督力度。分析了環境保護監察工作加大生態監督力度的原因。提出要加大監管力度、增加處罰力度、借助新聞網絡平臺,創新監管形勢等新舉措,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美麗中國,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和希望。生態文明,是托起美麗中國的強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樹好栽,而一片森林則不易培育。生態文明重在建設,難在堅持。讓我們攜起手來,匯聚每一個人的努力,將生態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保護環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托起一個山明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中國。
第五段:總結全文。只有將生態意識融入到生活的每一個環節,自覺的愛護環境,才能建設一個山明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中國。
【文章結構】
一、開篇點題──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早日實現美麗中國
二、詳細論證部分:(一)提高公民生態意識,樹立生態紅線觀念
(二)正確處理經濟與環保關系,推進綠色發展
(三)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大生態監督力度
三、結尾:總結全文。生態文明重在建設,貴在堅持,大家要一起努力,建設一個山明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中國
【積累】
建設美麗中國,我們既要“金山、銀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
經濟產業良好發展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原動力;
循環經濟的本質是生態經濟,把“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單向模式轉化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模式;
要借助新聞網絡平臺,創新監管形式,實行“在線實時監督環保”的新舉措,為環保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美麗中國,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和希望。生態文明,是托起美麗中國的強有力的臂膀;
讓我們攜起手來,匯聚每一個人的努力,將生態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保護環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托起一個山明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