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在線教育
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公考通(www.ssrtes.com)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在線教育”。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背景鏈接】
接收通知、完成作業、在線學習、按時打卡……如今,不少家長和學生的手機里,都裝著若干教育APP。然而,隨著這類應用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過多過濫、平臺壟斷、有害信息傳播等問題。
近年來,有關部門針對教育APP亂象聯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查處了“互動作業”“同學幫”等10余個違法違規平臺,下架了兩百余款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應用。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正是要加強教育APP治理,為在線教育有序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移動互聯時代,教育APP是“互聯網+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學校教學、學生學習的有益幫手。在應用過程中,對于運營發展不規范、履行安全責任不到位等問題,亟待進一步厘清邊界、規范管理,更好保障用戶權益。
[綜合分析]
在線教育符合市場需求,崛起有一定必然性。概括而言,在線教育是指將傳統教育內容通過錄制、直播等技術和方法,以互聯網為媒介進行的線上教育方式。隨著近年來家庭對教育的投入比重不斷加大,加上全面二孩政策影響,我國在線教育的市場需求巨大。未來幾年,在線教育技術還將持續升級。
在線教育依托的互聯網平臺是一把雙刃劍。線上教育突破了傳統教育模式對于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通過互聯網實現了精準化教學和個性化教育,學習者可隨時隨地采用終端設備進行知識獲取、交流、內容傳播等;師生間的線上互動十分便捷,教學資源也能實現共享。但是,因為互聯網的虛擬性和隱蔽性,線上教育課程也讓學生上課的代入感不強,學習者難以對機構的辦學資質、課程內容等進行考察,容易成為某些不法分子獲取暴利甚至詐騙的工具。
追根究底,在線教育亂象的深層次原因在于監管困難。目前,我國針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措施包括有證有照、教育備案、風險準備金三種方式,這對于有證有照的傳統教育培訓機構具有較強約束力。但由于在線教育的虛擬特征,規范在線教育產品和教育服務的難度較大,不少資質不足、證照不齊的機構混入其中。
[參考對策]
一是建立在線教育行業規范,積極推動在線教育行業自律。依據在線教育特征,引導建立在線教育行業準入標準和注冊備案制度,只有符合標準的在線教育機構才可獲得合法經營權。充分發揮在線教育行業協會在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發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是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在線教育監管力度。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更有效的監督管理辦法,解決在線教育機構和在線教師隊伍的資質審查等問題,明確在線教育平臺在師資管理、資質審查、教學質量、收費退費、資金托管、隱私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責任與義務。
三是要采取扶植、合并、取締等方式,對在線教育機構進行分流。對于那些影響較大、條件較好、師資較強的在線教育機構,教育主管部門應批準其成立,給予合法地位。對于一些規模小、條件差的在線教育機構,引導合并,在一定期限內若沒有改善,則要予以關停。對于一些招搖撞騙、坑害消費者的在線教育機構,則必須堅決取締。
資料來源:
人民日報:在線教育,治理須“在線” 張 爍
中國教育報:對在線教育還需繼續加強監管 李威
